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相对需求曲线

【答案】相对需求曲线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在国际贸易理论中,为了分析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必须超越局限于一种产品的局部供求分析和局部均衡,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市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相对需求曲线就是联系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需求状况的有效方法。产品A 的价格与产品B 的价格的比值称为产品A 对产品B 的“相对价格”,市场对产品A 的需求数量与市场对产品B 的需求数量之比称为产品A 对产品B 的“相对需求”。联系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的曲线就是“相对需求曲线”。一般而言,相对需求是相对价格的减函数。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产品的均衡相对价格。

2. 最终贷款者(LLR )

【答案】最后贷款者一般是指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这是指央行在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无法以任何其他方式筹措资金时,向其发放贷款,助其渡过暂时的融资困难。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是旨在维系金融体系的稳定。

3. 垄断竞争

【答案】垄断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这种结构下的市场既存在垄断,又存在竞争。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1)市场上,一个行业中存在许多企业。

(2)这些企业的产品属于差别产品,即它们虽然是同一类产品,但在产品的商标、包装、设计、质量、性能、声誉、服务、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差别。一方面,由于产品具有不同特色,因此不具有完全替代性;另一方面,又因为它们具有相似之处,从而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

(3)企业所具有的市场势力的大小,取决于其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相比是否具有很大的差别。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就越高;产品差别越小,替代性越强,竞争程度就越高。每个企业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

(4)不存在企业进出市场的障碍。

4. 幼稚工业论

【答案】幼稚工业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论点,认为新兴工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国家提供贸易保护以免在国外强大的竞争下夭折,并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増强而逐步取消贸易保护、为自由贸易的实行创造条件。运用该理论需注意:①选好保护对象;②限定保护期限;③注意保护手段,补贴优于关税;④考虑能否达到适度规模;⑤考虑通过国际技术转移和国际资本流

动来发展比较优势。幼稚工业论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论点,不少国家的政府采取了类似的政策措施。但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这种保护政策的实际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5. 预算约束

【答案】预算约束是指一个企业的支出要受到其货币存量和收入的制约。一个家庭、一个非营利机构和一个国家都存在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软硬程度,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条件,即取决于要求遵守行为规则的社会关系。硬预算约束是指财务收支计划对企业行为和行动自由的约束是硬性的,或者说,企业的生存只取决于销售收入和投入成本,企业的支出必须以企业的货币存量和收入为约束条件;软预算约束是指财务收支计划对企业行为和行动自由不构成有效的约束,当企业不能用自己的收入补偿其支出时,也能继续生存下去。

6. 资本流出

【答案】资本流出是“资本流入”的对称,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一国对外资产的增加或对外负债的减少,反映为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借方记录。资本流出可以分为长期资本流出和短期资本流出。前者是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资本流出,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各种跨越国界的中长期贷款等资本流出;后者是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出,包括国际贸易的短期资金融通和清算、各国银行间的短期资金调拨和拆借,以及各种短期金融资产投机所引起的资本流出等。

7. 行业内贸易

【答案】行业内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国家之间就同一产业的产品所进行的贸易。按照传统的贸易理论,各国将分别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进行国际交换。而在现实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是主要的国际贸易内容,同一产业内的产品贸易又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针对这一事实,克鲁格曼提出了新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推动了产业内的贸易活动,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较比较优势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由此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传统的贸易理论。此外,产业内贸易也与各国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或偏好有关。

8. 贸易协定

【答案】贸易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调整它们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其特点是对缔约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规定得比较具体,有效期一般较短,签订的程序也比较简单,一般只须经过签字国的行政首脑或其代表签署即可生效。贸易协定的内容通常包括:贸易额、双方出口货单、作价办法、使用的货币、支付方式、关税优惠等。

二、综合分析题

9. 日本原本出口制造品,进口原材料如粮食、石油。分析以下情况下日本贸易条件的变化:

a. 中东战争使得石油供应紧缺。

b. 韩国扩展了汽车的生产能力,并在加拿大和美国进行销售。

c. 美国的工程师建立了核反应堆以代替石油燃料发电厂。

d. 俄罗斯农业歉收。

e. 日本降低牛肉和柑橘的进口关税。

【答案】日本是制造品(M )的出口国和原材料(W )的进口国,其贸易条件由世界制造品和原材料的相对价格来衡量。通过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制造品相对于原材料)的变化可以确定贸易条件的变化。在以下的解答中,世界相对供给把和相对需求反映的总是M 和R 的相对关系。假设所有国家都是大国,所以这个变化会影响世界的相对价格。

a. 中东石油供给的突然中断会减少原材料的供给,导致世界相对供给的增加。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将向外移动,压低制造品的世界相对价格,恶化日本的贸易条件。

b. 韩国汽车产量的增加会加大制造品的供给,导致世界相对供给的增加。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将向外移动,降低制造品的世界相对价格,恶化日本的贸易条件。

c. 美国发明的一种对石油燃料的替代品,可以降低对原材料的需求,进而增加世界相对需求。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将向外移动,提高制造品的世界相对价格,改善日本的贸易条件。即使日本没有安装核反应堆也将发生这种情况,因为世界对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了。

d. 俄罗斯的歉收会减少原材料的供给,导致世界相对供给增加,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向外移动。由于俄罗斯对制造品的需求减少,会导致世界需求减少,所以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将向内移动,降低制造品的世界相对价格,恶化日本的贸易条件。

e. 日本将原材料关税下调将提高国内制造品的相对价格。这个价格变化将増加日本的相对供给,降低日本的相对需求,导致世界相对供给增加,世界相对需求减少(即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外移动,世界相对需求线向内移动),并降低制造品的世界相对价格,恶化日本的贸易条件。

10.A 国和B 国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用于生产两种产品X 和Y 。两国的技术水平一样,X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A 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分析下列情形中,两国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变化:

a.A 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b.A 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c.B 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d.B 国的劳动供给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