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答案】工业布局是工业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工业分布的形成与发展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是一系列自然、技术、社会经济等多种客观条件综合影响的产物。这些条件的制约是相对的,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些条件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使工业布局呈现新的面貌。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大体有以下几类:

(1)自然条件

①地形

地形影响工业的选址,一般厂址都选择在较大面积平坦地形的地区,有利于安排生产活动,取得经济效益。

②气候

气候条件对工业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人们现在可以通过人工办法控制湿度来改变局部气候。 ③水文条件

水文条件主要是排水的问题,排水条件好有利于工厂的分布。

(2)资源条件

工业企业所需的各种资源都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各种原料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对工业企业选择区位有很大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又低廉的原料

②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的原料

③消耗能量多的企业

④需要新鲜原料的企业

⑤产品需要保鲜的企业

(3)能源条件

工业化的早期能源对工业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铁路的出现和航运的发展,能源对工业分布的影响减弱。

(4)市场条件

商品的特点决定了商品生产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工业在布局时要高度重视对市场的研究。

(5)劳动力条件

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条件,也是产品增值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在选择区位时十分重视劳动力条件,包括劳动力供应数量、平均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的技术状况等条件。

(6)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从工业革命开始一直到工业生产扩散,人们看到工业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着显著作用。但是同时,工业发展日益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7)区域协作和全球一体化

发达国家的工业企业为了降低生产、销售成本、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将一些工业产品的某些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 什么是主体功能区划? 主体功能区划有哪些分类。

【答案】(1)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

主体功能区划是指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而将国土空间进行的区划。

(2)主体功能区划的分类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①优化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

②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

③限制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④禁止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3. 影响旅游决策的最大效益原则如何影响区域旅游开发?

【答案】(1)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是最大效益原则,即在资金和闲暇时间确定的条件下去追求最大的旅游效益。旅游效益的内涵主要包括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和精力恢复。

(2)最大效益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旅游时间比是指在一个完整的旅游过程中,用于往返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时间与在目的地游玩所消耗的时问的比值。这一原则简而言之为旅速游缓。为了追求旅游时间比,人们在选定旅游地之后,往往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 在未选定旅游地时,往往选择距离最近的旅游地。

②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或最高的满意度。

4. 简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答案】(1)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的发展

①初期发展阶段

从1952年到1960年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与经济大发展,城市和建制镇获得快速发展。 ②1961~1977年

,的影响,经济情况处于下降、缓慢发展和停滞阶段,对城市由于经济困难和“文化大革命,

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城市数不增反减。

③1978~1998年

改革开放使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城市发展速度也是空前的。

(3)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特点

①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农业生产关系较大。其中1961~1977年是我国农业生产处于下降、恢复、缓慢增长阶段,城市化进程为下降和缓慢发展阶段。

②从城市人口增长情况看,非农业人口在三个阶段都在增加。

③我国城市化道路与国家政策关系密切。例如,我国长期限制大城市发展,虽然大城市数目增加了,但是在城市人口总数中的比重变化不大,在小城市方面,由于政策上的支持,数目增加很快。

④内地与边疆地区城市有所发展。我国注意国家安全,工业转向内地,60年代中期和70年

,因而使内地与边疆地区城市有所发展。 代前期,重点发展“三线地区”

⑤沿海地区与边境口岸城市随对外开放而获得新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对外经济往来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新的城市,也使原来的城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当代中国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更快,目前己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城市化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①有计划逐步发展,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与其他国家盲目无限制地发展城市不同,中国的城市化是有步骤逐渐发展的,且速度在加快。

②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自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长期被掩盖起来的剩余劳动力问题逐渐显现。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在农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消化吸收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放松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限制,乡村城市化开始。

③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群和一批超大城市正在形成

目前,我国一方面己拥有一批巨型城市和超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重庆、沈阳、南京、西安等,同时还出现了城市群,如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并将出现城市连绵区; 另一方面,众多的小城镇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遍布全国各地,从而构成一个规模等级结构合理、布局集中分散有致、职能分工合作的国家城市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