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的生命与财产的损失,而近年来全球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次数明显增多,下列有关地震和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A.火山和地震的活动周期是11年。 B.火山的喷发使酸雨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C.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引发火山和地震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在科学活动课上,同学们正以“假如没有了„„”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提出的五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①假如没有了地球引力,物体的质量仍然存在;②假如没有了摩擦力,一阵微风也可以吹动停在平直轨道上的火车;③假如没有了磁体周围的磁场,世界上就再也不会有电流的产生;④假如没有了导体的电阻,导线将无法导电;⑤假如没有了电磁波,我们将无法进行信息交流。其中合理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④⑤。
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反应进行至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在水泥路面的道路施工中,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大约每隔8m水泥中插入一根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再趁水泥还未完全固化时用带有齿的轮在铺设好的路面上划出,道道的横线(如图)。对下述做法的分析,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可能的是()

。
放在手心里就能熔化的稀有金属镓,其沸点为2403℃,奇妙的是镓熔化后在-120℃仍不易凝固;常温下,镓不与氧气、水反应,但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与硫、硒等非金属化合可生成优良的半导体材料。以下有关镓的用途或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能做半导体材料。 B.能用它制成的容器盛放硝酸溶液。 C.能制作高温温度计。 D.常温下很容易生锈。
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如上图所示,现有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装置,装置细管内水面相平,两株植物的叶片大小、形态及功能相同。将两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后,比较甲、乙装置中两细管底部的压强(压强用P表示),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