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803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辩证法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指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2. 共产主义
【答案】(1)共产主义是指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
(2)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3.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答案】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1)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4. 因果联系
【答案】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成为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联系,又必须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5. 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与迅速集中到少数人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形成前的历史阶段,所以称之为“原始积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6. 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指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
①社会分工的出现;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7. 辩证法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指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8. 量
【答案】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
二、论述题
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家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规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应该持何态度。
【答案】(1)一十世纪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确实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许多曾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又回到资本主义的轨道,世界上坚持走社会主义的国家更少了;
(2)这并不表明资本主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仍然存在,其最根本的社会弊端仍然无法自我消解,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以及形成两大对立的冷战格局不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式,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必须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进行。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探索中遇到的挫折,是社会主义获得新发展所付出的代价。
(4)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态度
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才能正确分析本国的情况,把握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求人们依据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断结合变化了的情况,探索并解决社会主义新问题。
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各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现实的实际相结合中,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走自己的路。
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都不能闭关自守,让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要想探索一条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发展之路,必须合理学习和借鉴别国发展模式的优长。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己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己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8页)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案】(1)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①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违背了这个要求,认识就会脱离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丧失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