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资源与环境学院839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不规则三角网模型

【答案】不规则三角网模型简称TIN ,它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

2. 四叉树数据结构

,直到【答案】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 ×2n ,且n ≥1)

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凡数值(特征码或类型值)呈单调的单元,不论单元大小,均作为最后的存储单元。这样,对同一种空间要素,其区域网格的大小,随该要素分布特征而不同。

3. 栅格数据压缩编码

【答案】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有键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和四叉树编码等。其目的,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量记录尽可能多的信息,其类型又有信息无损编码和信息有损编码之分。

4. 栅格数据结构

【答案】栅格数据结构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5. 空间分析

【答案】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空间分析是GIS 区别于其他类型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特征。

6. 空间拓扑关系

【答案】空间拓扑关系描述的是基本的空间目标点、线、面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关系。它对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①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距离,可以确定一种空间实体相对于另一种空间实体的位置关系:②利用拓扑关系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③可以根据拓扑关系重建地理实体。

7. TIN

【答案】TIN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为不规则三角网的缩写,TIN 方法将无重复点的散乱数据点集按某种规则(如Delaunay 规则)进行三角剖分,使这些散乱点形成连续但不重叠的不规则三角面片网,并以此来描述3D 物体的表面。三角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测点的密度和位置,能够避免地形平坦时的数据冗余,又能按地形特征点表示数字高程特征。

8. 空间信息格网

【答案】空间信息格网简称SIG ,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9. 矢量数据结构

【答案】矢量数据结构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这种数据组织方式能最好地逼近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精度高,数据存储的冗余度低,便于进行地理实体的网络分析,但对于多层空间数据的叠合分析比较困难。

10.栅格游程编码

【答案】栅格游程编码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栅格合并,记录合并后栅格的值及合并栅格的数

,游程是指栅格矩阵一行内相邻同值栅格的数量,也称为行程。其目的是压缩栅格数量(即游程)

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

二、简答题

11.空间数据共享对GIS 具有重要意义,说明影响空间数据共享的因素,怎样促进空间数据共享。

【答案】(1)影响空间数据共享的因素

空间数据获取缺乏统筹协调; 空间数据共享缺乏机制保障; 空间数据共享缺乏技术系统支撑; 空间数据应用缺乏相互协同支持; 空间数据共享缺乏统一标准。

(2)促进空间数据共享的方法

加大重大自然灾害空间数据共享统筹协调; 加强重大自然灾害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重大自然灾害空间数据共享软环境建设。

12.己知一伐木公司,获准在某林区采伐,为防止水土流失,规定不得在河流周围1km 内采伐林木。另外,为便于运输,决定将采伐区定在到了周围5km 之内。

试论述:找出符合上述条件的采伐区需要那此空间数据,并描述在GIS 支持下的操作步骤。

【答案】(1)所需要的空间数据:

①研究区的河流分布图

②林区分布图

(2)具体步骤:

,提取距离在1公里到5公里的区域。 ①对河流分布图做等距离图(缓冲区)

②将林区分布图分成林地及非林地两类。

,得到可选的区域,将选择的区域及相关信③将①、②处理的结构做拓扑叠置(逻辑与运算)

息以地图和表格的形式打印输出。

13.GIS 空间数据互操作的含义和其对于GIS 的必要性。

【答案】(1)GIS 空间数据互操作的含义

GIS 空间数据互操作是指异构环境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可以互相通信和协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这些实体包括程序、对象、系统运行环境等。

(2)GIS 空间数据互操作对于GIS 的必要性

①解决基础数据的共享问题的需要;

②GIS 应用趋向多学科综合和集成化;

③GIS 走向社会化的需要;

④是InternetGIS 发展的需要。

14.简述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的区别。

【答案】数据模型是一种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一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目前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四种。

数据结构是研究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和表示方法,以便于计算机存储和管理。常用的数据结构有矢量、栅格、TIN (专用于地表或特殊造型)。

15.以实例说明GIS 用户界面的基本类型及设计方法。

【答案】用户界面是人机对话的工具,它与功能模块一一对应,做到各模块之间界面的形式一致,相同功能要用相同的图标显示。界面可以分为若干层,便于逐层调用。根据功能模块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菜单式、命令式或表格式的界面。所有界面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界面友好、美观,并随时提供丰富的帮助信息,使用户易懂、易学、易掌握。

16.空间叠置分析有哪些? 叠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1)空间叠置分析根据所采用的数据结构的不同,分为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和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合分析两种类型。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根据叠合对象图形特征的不同,分为点与多边形的叠合、线与多边形的叠合和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二种类型。基于栅格数据的叠

,包含了一系列可以进行叠合分析的计算方法。 合分析常常称为“地图代数”

(2)叠置分析的基本原理

置合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