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85综合知识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方言
【答案】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指因地理区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发音与日常用语,俗称地方话。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形成方言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徙,山川地理的阻隔等; 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例如,汉语中有北方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闽方言区、吴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七大方言区,每一方言下还有小的分支。
2. 语义指向
【答案】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它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组关系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我们在对状语的语义指向作静态分析时,状语的语义指向是确定的,而这种确定性是有深厚语义基础的。这决定于状语在深层结构中与其他成分的同现关系。
例如,“他唱响了家乡的民谣了”中的“响”的语义指向是“家乡的民谣”。
3. 成语
【答案】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成语的基本特征
①意义完整; ②结构定型; ③风格典雅; ④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2)成语的来源
①神话寓言; ②历史故事; ③诗文语句; ④口头俗语。
(3)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的意义改变了,例如“明目张胆”,古代用它来形容小畏权势,敢说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后来,“明目张胆”的感情色彩完全变了,用来指公开地大胆地干坏事。
4. 定语
【答案】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成分。能够充当定语的词
主要是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例如“我们的国家”,定语“我们”修饰中心语“国家”。
5. 借代
【答案】借代是一种曲婉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又称代称、代用。它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有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取代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五类:①特征、标志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②专名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③具体代抽象,即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④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
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⑤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6. 元音
【答案】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如a , o , e , i , u 等。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声带颤动。元音的发音特点是:
①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
②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③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每个元音的音质取决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
7. 双宾语
【答案】双宾语是指一个动词后面连带的两个宾语的句式。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可称指人宾语,或称近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称指物宾语或远宾语。带双宾语的动词大都是表示“给予”或“收取”意义的动词,如送、给等。例如,“伯父昨天给了我两本书”、“大家叫她祥林嫂”。同时,双宾语句可以转化为双宾句同义句,多数是将指物宾语提前。
8. 假借字
【答案】假借字是指用假借的方法为某词配备的字,又称借字。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这种方法造出的字便是假借字。例如:“自”原是“鼻”的象形字闹(象鼻之形),假借来记录“自己”的“自”。
二、简答题
9. 有人把“水牛”说成“水流”,把“均匀”说成“金银”,请分析这种发音错在哪里,指明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答案】上述两种发音的错误及其原因、纠正方法分别如下:
(1)把“水牛”说成“水流”,原因是混淆了n 和1的发音。n 和1都是舌尖抵住上齿跟发音的,它们的不同卞要在于有无鼻音,是从鼻腔出气,还是从舌头两边出气。分辨n 和1,可以用捍鼻孔的办法来练习。捍鼻孔后发音,如果觉得发音有困难,而且耳膜有鸣声,那就是n 音。捏鼻孔而觉得发音不困难,耳膜并无显著鸣声,气流从舌头两边流出的,那就是1音。
(2)把“均匀”说成“金银”,原因是混淆了i 和ü的发音。i 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ü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两者的区别在于发音时是否嘴唇的圆展。可用唇形变化的方法来发音,先展开嘴唇法i ,舌位不动,慢慢把嘴唇拢圆,就可以发出ü了。
10.从词语锤炼的角度谈谈下面这两段文字中一些词语的修辞效果。
①金刚山的美景,被朝鲜人民引为自豪。
她位于朝鲜中部东海岸太白山脉的北部地区,绚丽多姿,四季有不同的雅名。春天万紫千红,叫金刚山; 夏天飞泉腾空,浓荫敝日,又名蓬莱山; 秋天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外号枫岳山; 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人称皆骨山。
②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 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答案】(1)①这段文字对金刚山的景色描写,从四季变化着手,运用了大量四字词语,不遗余力的盛赞了景色的优美。四个季节所用句式大体相同,长短相应,客观叙述辅以夸张赞美,虚实结合,气势宏伟。
②在具体每个季节层面运用了对偶句式,“飞泉腾空,浓荫蔽日”,名句“层林尽染”,增添了文字的传统诗词的意象美,同时丰富的颜色变化不仅如实反映了金刚山得名的由来,也创造了可感的形象美。
③四字词语的叠加与长短结合,赋予了折断文字散文诗般朗朗上口的韵律感。
(2)①这段文字结构十分严整,首句便直抒胸臆,点出了水“多,清,静,柔”的特点,接下来每句与之对应,“深潭”、“小渠”即言其多,“碧波闪闪”暗示了水质之清冽,“如锦如缎”形象的传达了“静,柔”,接着以总句收尾,感叹难老泉的清新自然之美,运笔自然,简约,赋予了难老泉山水小品的独特韵味。
②文字细节部分运用了比喻,对偶,多用表现精小的词,例如,“一泓”“脉脉”,“锦缎”,视角由下至上,由水至林,信笔勾勒了一幅恬淡闲适的美好画卷。
11.列表分析下列各个音节的结构方式,并指出其韵母是韵母四呼中哪一种。
良li áng 高g āo 铁ti ě 远yu ǎn 关gu ān 爱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