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某类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 )
A. 相关课程
B. 融合课程
C. 广域课程
D. 核心课程
【答案】D
2. 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 )。
A. 文雅教育
B. 文体教育
C. 职业教育
D. 军体教育
【答案】D
【解析】斯巴达实行专制的奴隶主贵族统治,经常与其他城邦发生战斗,形成了以体育和军事训练为特征的教育制度。
3.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
A. 《学记》
B. 《论语》
C. 《尚书》
D. 《孟子》
【答案】A
4. 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二种是( )
A. 君臣、父子、兄弟
B. 君臣、父子、夫妇
C. 君臣、父子、朋友
D. 父子、兄弟、夫妇
【答案】B
5.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师范教育问题的著述是( )。
A. 张之洞的《劝学篇》
B. 康有为的《大同书》
C. 梁启超的《变法通则》
D. 严复的《救亡决论》
【答案】C
【解析】1896年,梁启超于《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
6. 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
A. 颁布千子癸只学制
B. 确立男女同校制度
C. 设立学部
D. 创设京师大学堂
【答案】C
7. 《颜氏家训》是由( )写的。
A. 颜之推
B. 颜渊
C. 颜元
D. 颜真卿
【答案】A
8. 在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某统计量为-1.5,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 )
A. 标准差
B. 方差
C. 标准分数
D. 相关系数
【答案】C
【解析】标准差是指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 方差是指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 标准分数是利用线性转换的原理,将一组数据转换成不具有实质的单位与集中性的标准化分数; 相关系数是指用来描述两个变量相互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数字特征量,包括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二列相关系数、点二列相关系数、多系列相关系数等。相关系数只能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并不能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此题可以用排除法,AB 两项的取值为正数; D 项,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为-l ≤l ≤1。
9. 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
A. 政治家
B. 学术人才
C. 新国民
D. 实业人才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中国近代维新派教育家及其代表人物教育思想的考查。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新国民”,梁启超认为,国家施行国民教育是为了“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这种特色的国民要求,有公德,国家思想、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原理等品质。维新派教育家的思想贡献在于首先明确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和培养具有时代人格精神的国民,这是他们区别于洋务派教育思想之处。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这种中学是( )。
A. 完全中学
B. 统一中学
C. 综合中学
D. 文实中学
【答案】C
【解析】战后英国主要的中等教育机构类型是由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三种形式构成,各种中学的差别反映了教育的不平等性,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争论。1965年工党执政期间,决定在保留文法中学和公学的前提下把其余中学全部改造成综合中学,以体现教育机会均等,保证中下层子女也能进入像文法中学这样质量高、设备优越的学校学习。
11.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改革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为主体的“三分制”中等教育体系,试图消除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不平等,人力推动建立( )。
A. 统一学校
B. 国立中学
C. 中间学校
D. 综合中学
【答案】D
12.维新运动时期,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废除八股取士之后,另外设了什么特科? ( )
A. 法律
B. 经济
C. 政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