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史(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威塞克斯小说
【答案】威塞克斯小说是指19世纪英国小说家哈代创作的以家乡为背景的小说。威塞克斯是作家的故乡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占称。哈代用威塞克斯作为同一背景,将不同小说联系在一起. 所以这些小说因而得名。这些小说描绘了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宗法制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毁灭性影响,展现了威塞克斯农村社会的悲剧性历史。其中,小说对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怀念之情,对家乡自然风光、人情风俗的描写,使得威塞克斯在小说中具有了生命。这些作品包括《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地居民》、《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
2. 日本新感觉派
【答案】日本新感觉派是20世纪初日本文坛的一个以小说创作为主的文学流派,也是日本的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日本新感觉派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从诞生之日起,便打出“反传统”的旗号,力图从形式和技巧上,另创新路。他们反对艺术创作注重形象塑造和环境描写,强调主观和直感的作用,主张不再通过视觉进入知觉、把握客观规律认识世界,而是通过变形的主观来反映客观世界,描写超现实的幻想和心理变态; 强调艺术至上,认为现实中没有艺术,没有美,因而在幻想的世界中追求虚幻的美。横光利一的《头与腹》被认为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
3. 《卡拉玛佐夫兄弟》
【答案】《卡拉玛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包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高超艺术手法。
4. 舞论
【答案】《舞论》是印度古代戏剧理论著作。作者传为婆罗多牟尼,即婆罗多仙人。这是一部诗体著作,采用史诗的格律,有几处用散文解说。用梵文写成,共分37章。书中主要论述戏剧的理论和实践,但兼及舞蹈、音乐,甚至语法、修辞。《舞论》的“舞”实指戏剧,其中包括音乐和舞蹈动作,应是戏曲一类。书中接触到的文艺理论问题,成了后来各派理论的依据。
5. 多余人
【答案】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 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二、简答题
6. 启蒙文学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点。
【答案】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体现了启蒙主义文艺思想和美学原则,是构成启蒙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1)启蒙文学的产生原因
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许多启蒙思想家直接进行文学创作,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批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有力武器。他们抛弃古典主义文学的宫廷倾向,以及它的僵化原则,纷纷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出了新主张,进行了新实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这就是启蒙文学产生的原因。
(2)启蒙文学的基本特点
①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启蒙文学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传统,但是具有更加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作家们以自然神论甚至无神论为武器,对传统教会的批判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从理论深度上根本动摇了封建教会存在的合理性。
②具有较强的民主性
它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为正面描写对象,甚至将之塑造成英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如鲁滨逊、汤姆·琼斯、费加罗、维特等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典型,许多任务既闪耀着富有时代特色的理性光芒,也呈现出人的灵魂内部理与情、灵与肉、生与死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多维矛盾,揭示出更为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而王公贵族、教士等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③理性色彩浓厚,人物形象性格单一
启蒙文学家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全面批判封建制度,描绘“理性王国”的乌托邦美好图景。有些作家正面、直率地宣传政治主张和学说,致使作品主人公成为启蒙思想的代言人,性格单一,削弱了作品的文学性。
④创造了新的文学形式,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启蒙作家为了宣传启蒙思想,打破了古典主义文学严格的体裁限制,平等地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占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而且还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创造了多种新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和教育小
说等。
7. 娜拉形象的意义。
【答案】娜拉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娜拉是个觉醒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玩偶之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主要是通过娜拉这一形象表现出来的。
(1)娜拉是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一个叛逆的女性
娜拉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是她父亲的玩偶,结婚以后又是她丈夫的玩偶。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她热爱生活,她热爱她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为了他们的幸福,她不惜牺牲自己。她为了偿还给丈夫治病的债务而又不让丈夫发觉,费尽心机节省家用,甚至夜晚偷偷领些抄写工作来干。她同情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她相信海尔茂所说的为了爱她会毫小踌躇地牺牲自己的生命的诺言。可是,事实最终使她醒悟过来,海尔茂原来是一个极端自私和虚伪的人,她幻想出现的所谓奇迹并没有出现。当海尔茂用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来约束她时,她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还有别的同样的责任”,那就是“我对自己的责任”。“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毅然出走。
(2)娜拉彰显了对女权主义主张的回应
通过对娜拉形象的塑造,易卜生提出了现代家庭中的妇女平权问题。旧观念认为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女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持有这一思想的海尔茂严重控制了娜拉的自我发展。为了取悦海尔茂,娜拉不得不表现得像一个被宠坏的小孩,一个需要保护的弱者,一个温柔、顺从的妻子。最后,娜拉终于在觉醒中离家出走。她用实际行动表明了经济独立的要求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以海尔茂为代表的父权思想的维护者,给予重重一击。娜拉的出走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建立在她对海尔茂言行背后父权思想的清醒认识上,回应着激进的女权主义主张。
8. 19世纪欧美文学的人文观念有何变化?
【答案】19世纪资本主义出现,个人从各种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商品经济激活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物欲意识,人的自我观念得到了强化,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对自身的处境、命运和前途的思考也不断变化,欧洲文学的人文观念也展露出新的形态,具体表现为:
(1)从“理性意义上的人”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①18世纪的欧洲是科学的和理性的产物。启蒙的主体精神是理性主义,因此,作为启蒙运动之产物的启蒙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卢梭笔下的“新人”形象,既有天赋的良知——理性,又有天然的欲望一一情感,他们是富有主体精神的世俗化的“人”。歌德沿着卢梭的人文主义路线,创作出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体浮士德。其主体精神张扬,又不与外在客体冲突,既满足个人欲望,又不违背社会道德律令。
②在19世纪,人们坚信“人是理性的动物; 人凭借科学与理性可以把握自然与世界的秩序; 人可以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现实主义作家延续着启蒙哲学的理性主义思想,并接纳与借用自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