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831心理学[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是心理统计学中应用最广的分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区别 ①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 不同的正态分布可能有不同的值和d 值,正态分布曲线形态因此不同。 ②标准正态分布平均数=0,标准差=1。和。都是固定值;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形态固定。
(2)联系
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的特例,正态分布可以通过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具体方法是使用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标准分数
2. 阐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案】初中生处于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常称为“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个体的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从儿童期向成熟期的过渡,其心理发展有了许多根本上不同于章年期的特点,产生了许多质的变化。
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点可以概括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
(1)过渡性。童年期缺乏独立性和自觉性,更多地依靠成人保护,而青年中、晚期则是个体发展上接近成熟期,个体开始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青少年期正是从童年期向青年中、晚期过渡的时期。过渡的前半期,即少年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后半期即青年初期则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2)闭锁性。青少年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尤其是青年初期,闭锁性更显突出,在自己的物品保管、交往对象的选择上都有明显表现。但与成年人相比尚显纯真、直率,有的甚至锋芒毕露。
(3)社会性。如果说影响青少年期以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更多是家庭、学校的话,那么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则更多是社会和政治环境。青少年期是人的理想、动机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考虑和选择未来生活道路的阶段。
(4)动荡性。青少年思想敏感,好强好胜,自信心强,容易偏激,缺乏社会经验而又敢于行动,心理面貌很不稳定,可塑性大,处于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定的时期。
3.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缺点?
【答案】(1)这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判断的依据是:该研究方案对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
(2)时间序列设计的基本形式是:
影响。
优点:①可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②可控制测量因素的影响; ③可较好地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①没有控制组,因此很难对其他额外变量加以控制; ②测量与处理的交互作用难以得到控制; ③多次实施前测可能降低或增加被试对测试的敏感性。
4. 什么足表象? 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2)表象在思维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表象是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从直观看,它接近于知觉; 从概括性来看,它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②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表象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早为人们所认识。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决数的运算问题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参与; 中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依赖表象的支持; 成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也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与支持。
5. 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是什么?
【答案】(1)贡献
①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著名创始人之一。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②冯特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主张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③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实验性的自我观察或内省。冯特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过程,提出了统觉学说。还根据内省观察提出了情感三维说。
④妈特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这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如果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基本上是连续的,表明实验处理无效; 如果前后测量结果不连续,说明实验处理对测量结果有
④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代表作有:《生理心理学原理》、《民族心理学》、《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心理学大纲》等。
(2)局限
冯特认为不能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他的哲学思想是混乱的,在身心关系的问题上,他主张精神和肉体是彼此独立灼序列和过程,因而陷入了二元论。
6. 简述鲁利亚的大脑机能系统理论。
【答案】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它把大脑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1)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称动力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2)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它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颖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3)第三机能系统,也称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它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 实现对运动的组织,制定运动的程序; 产生活动的意图,形成行为的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与控制。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鲁利亚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心理机能定位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脑功能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
二、论述题
7. 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 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是什么?
【答案】心理学是在19世纪末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渊源
①近代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唯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笛卡儿把统一的心理现象分成了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身体组织,而另一个方面是独立于身体组织之外的,因而陷入了二元论。笛卡儿还相信“天赋观念”,即人的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产生,而是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的。笛卡儿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做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这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有直接的影响。他对理性和天赋观念的重视也影响到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
经验论则主要起源于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经验论反对“天赋观念”说,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