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情感式沟通

【答案】情感式沟通是按照功能划分沟通类别的一种,与工具式沟通相对存在。情感式沟通是指沟通双方就各自的感受进行交流,进而获得对方在精神上的同情、谅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目的,其特点是间接委婉、生动感人、相对个性化。

2. 管理幅度

【答案】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管理的下属的人数。确定管理幅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有:①管理者和下属人员的技能和能力。下属人员的训练程度越高,经验越丰富; 管理者就可以保持较大的管理幅度; ②所要完成的工作的特性。工作需要员工发挥创新性能力越强,则管理幅度越小; ③任务的相似性。其相似性越高,则管理幅度可加大; ④任务的复杂性。其复杂性越小,则管理幅度越大; ⑤下属工作地点的相近性。工作地点的相近性越大,则管理幅度越大; ⑥使用标准程序的程度。标准化程度越高,则管理幅度越大; ⑦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 ⑧组织文化的凝聚力; ⑨管理者偏好的管理风格等。

3. 前馈控制

【答案】前馈控制又称预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的两个方面。

前馈控制的优点在于:

①由于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避免了事后控制对己经铸成的差错的无能为力的弊端:

②是在工作开始之前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是针对具体人员,因而不易造成对立面的冲突,易于被职工接收并付诸实施。

前馈控制的的困难在于; 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并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关系,在实际下作中,这往往是很难做到的。

4. 集体决策

【答案】集体决策又称群体决策,是指多个人一起做出的决策。它是相对于个人决策而言的。当然,在这种决策集体中,也有一个组织负责人,但他不是最高的决策者,他只是决策小组的组织者而己。集体决策的优点有:①能更大范围地汇总信息; ②能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 ③能得到更多的认同; ④能更友好地沟通; ⑤能做出更好的决策等。集体决策的不足表现在:①决策的时间比较长; ②决策无明确的负责人,容易造成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局面。集体决策的方法有:①德尔菲法:②名义集体决策法:③头脑风暴法:④电子会议法。

5. 效益原理

【答案】效益原理就是在管理中讲求实效,使管理制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利用最小的投入或消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对社会做出贡献。“效益”包括“效率”和“有用性”两方面,前者是“量”的概念,反映耗费与产出的数量比; 后者属于“质”的概念,反映产出的实际意义。

6. 管理

【答案】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其具体内涵包括:

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通过群体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另外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有效性是指小仅要正确地做事,并且要力争做正确的事。

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使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强大的竞争能力; 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协调的有效进行所要运用的,在管理学范畴内就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的过程。

二、简答题

7. 领导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 如何去实现这种作用?

【答案】(1)领导的实质和作用

①领导的实质:领导的本质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不是由组织赋予的职位和权力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因此,有些握有职权的管理者可能没有部下的服从,也就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

②领导的作用:

a. 指挥作用。在人们的集体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晰、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握的领导者帮助人们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日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

b. 协调作用。在许多人协同工作的集体活动中,即使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因各人的才能、理解能力、工作态度、进取精神、性格、作风、地位等不同,加上外部各种因素的干扰,人们之间在思想上发生各种分歧、行动上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是不可能避免的。因此就需要领导者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把大家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c. 激励作用。在现代企业中,尽管大多数人都具有积极工作的愿望和热情,但是未必能自动地长久保持下去,这就需要有通情达理、关心群众的领导者来为他们排忧解难、激发和鼓舞他们的斗志,发掘、充实和加强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

(2)要实现这些作用,需要领导者做到:

①领导者只有站在群众的前面,用自己的行动带领人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指

挥作用;

②领导者只有妥善地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把大家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的日标前进,才能实现协调的作用;

③领导者需要通情达理、关心群众,为下属排忧解难、激发和鼓舞他们的斗志,发掘、充实和加强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这样才能很好的发挥激励作用。

引导不同职工努力的朝向同一个目标,协调这些职工在不同时空的贡献,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保持高昂的积极性,这便是领导者在组织和率领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发挥的具体作用。

8. 有效的管理要求适度的集权和分权,怎样才能使集权与分权合理地组合? 请举例说明。

【答案】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上一定程度的集中; 与此相对应,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上一定程度的分散。

在组织管理中,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绝对的集权或绝对的分权都是不可能的。成功的组织是将集权与分权合理组合起来的组织。确定一个组织中集权与分权的合理程度,需要考虑以下儿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组织环境条件与业务活动性质。如果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处于经常变动之中,组织的业务活动过程中必须保持较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种情况就要求实行较大程度的分权。反之,在稳定的环境和开展常规性业务的组织,则可以实行较大程度的集权。

(2)组织规模和空间分布的广度。组织规模较小时,实行集权化可以使组织运行效率比较高。随着组织规模的扩人,就要求组织向分权化的方向转变。

(3)决策的重要程度和管理者的素质。一般而言,涉及重要的、影响面较大、影响时间长的决策,宜实行集权,重要程度较低的决策则实行较大的分权。组织中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则分权具备较好的基础。

(4)方针政策一致性的要求和现代控制手段的使用情况。鉴于集权有利于确保组织方针政策的一致性,所以在面临重大危机和挑战时,组织往往会采取集权的办法。另外,拥有现代化通信手段和控制手段的组织,会呈现两个方向的变动:一是重要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可以实行更大程度的集权,而次要问题的决策则倾向于更大程度的分权。

(5)组织的历史和领导者的个性。严格地说,这些是对组织集权或分权程度的现实影响因素。如果组织是在自身较小规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发展过程中亦无其他组织的加入,那么集权倾向更加明显。相似地,如果组织中有个性较强和自信、独裁的领导者,往往喜欢其所辖部门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运行,这时就容易出现集权状态。对这些现实的影响因素,应该辨证地加以对待。现实的未必是合理的,但现实的往往是不得不屈从的。

9. 为应付经济危机,许多企业都裁员,你的看法是?

【答案】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以来,许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例如,我国江浙一带的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订单锐减,许多企业为了应付严峻的经济形势,度过危机,纷纷裁员。本人认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