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1935年4月,蒋介石发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的报告,宣布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局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
2. 抗美援朝
【答案】抗美援朝是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军的战争。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派军队侵占我国领土台湾,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无视我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我国边境。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到达朝鲜前
,线,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1953年7月27曰,美国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3.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答案】“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陈云这个设想,不仅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涉及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合法存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问题,对当时经济体制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4. 二二八起义
【答案】二二八起义是指台湾于1947年2月至5月间发生的台湾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大规模群众运动。1945年台湾收复后,国民党当局对台湾人民实行高压统治。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缉私人员殴打一名请愿减税的女烟贩,导致围观群众抗议,冲突中缉私人员开枪打死一名群众,由此引发台北市民的抗议活动。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这使得人民更加愤怒,台北市民的罢工、罢课、罢市反而发展为包围、冲
击行政长官公署、警察局、电台大规模的武装暴动。起义群众控制了台湾岛大部分地区。台北市
,民众曾成立“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和台湾当局交涉事件的善后问题。国民党将事态定性为“暴
,动用军队镇压了起义队伍,运动最终失败。 乱”
5. “三反”、“五反”运动
【答案】“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群众运动。在朝鲜战局稳定、土改和镇压反革命取得重大胜利之后,1951年冬,国家机关、国营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三反”运动进入高潮后,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部署在各大中城市的工商业者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斗争。1952年10月,“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结束。
6. 新生活运动
【答案】新生活运动是指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的旨在提高国民知识和道德,过合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的国民教育运动。中心准则是“礼、义、廉、耻”。从改造人们的衣食住行入
,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手,具体标准是“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
新运虽然标榜“新”生活,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运动由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主持,在全国1300多个县设立了新生活运动分会,成立了总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新生活劳动服务团,后发展到40万人以上。新生活运动有控制民众反共的一面,也在抗战爆发后起到了一些战时服务、
,无疾而终,总体救济等作用。新生活运动最后因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内战失利“暂停办理”
成效不大。
7. 四五运动
【答案】四五运动是一场悼念周恩来总理、声讨“四人帮”的群众运动。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四人帮”却一再下令禁止陷入无限悲痛中的人们悼念,同时,将违背人民意愿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升级;3月中下旬,因“四人帮”公然把批邓矛头直指周恩来,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3月底,南京市和北京市人民首先起来揭露和声讨“四人帮”的罪恶,北京上百万人连续几天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抒发对周恩来的悼念之情,痛斥“四人帮”的倒行逆施;4月5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活动,以天安门为中心悼念周恩来,最后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天安门事件”。这场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拥护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为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
8. 《论持久战》
【答案】《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讲演,它指出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此四点决定了
,鼓舞群众的抗战情绪,向全国人民指明战争的持久性。为抵制“再战必亡”论,纠正“速胜论”
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
攻三个阶段。《论持久战》的发表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成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也是重要的哲学著作。
9. 安国军政府
【答案】安国军政府是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成立的军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军队占领徐州。张作霖企图保有黄河以北地域,1927年6月初,武汉国民政府的军队占领郑州,以维持统治
,自命为安国军海陆空大元帅。地位,于6月18日成立安国军政府,公布《军政府组织令》《军政
府组织令》规定,“陆海军大元帅于军政时期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1928年4月,在二期北伐的攻击下,奉军全线崩溃。6月2日,张作霖声言退出北京。
10.第三党
【答案】第三党是以国民党左派邓演达为首的,从国民党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正式名称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其基本立场是要在国共两党之外,结成第三种势力,经过第三条道路复兴中国革命,因而被称为第三党。1927年冬,谭平山、章伯钧、季方
,表示继续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是第三党形成后最早采用的名等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
称。该党与在海外的邓演达保持联系。1930年8月,第三党的名称正式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
,邓演达被选为中央干事会总干事,负责主编《革命行动》月刊。该党经过一番整顿以动委员会”
后,一度发展很快,曾建立十一个省区和三个市区的地方组织。第三党积极进行反蒋活动,特别是邓演达利用他以前在黄埔军人的影响,策动蒋系军官反蒋,给蒋介石的统治造成一定的威胁。1931年8月,邓演达被逮捕,11月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邓演达的遇害,使第三党受到极大打击。此后第三党的成员,除一部分投靠蒋介石外,其他人继续坚持斗争,但在蒋介石高压政策下,他们只能在狭小的圈子内进行隐蔽的活动。
11.中共三大
【答案】中共三大是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中心
,仟务是讨论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中共三大的不足在于,对民主革命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土地问题和建立革命军队问题都还缺乏明确的认识。
12.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关于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