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809中国近现代史(A)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廖仲恺被刺案

【答案】廖仲恺被刺案是国民党右派谋杀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事件。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杀。国民党中央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下,开展了打击右派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趁机控制了广东的军政实权,被任命为广州卫戍司令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长。

2. 古田会议

【答案】即1929年12月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因会议地点在福建上杭县古田

,而名。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这个《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指出了红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方法。主要表现有: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纠正方法主要是加强党的思想教育,同时严格组织纪律。古田会议的《决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文献,这一会议是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重要会议。

3. 一·二八事变

【答案】一·二八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通过一·二八事变,日本达到了拼凑伪满洲国和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的双重目的。

4. 国民党一大

【答案】国民党一大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总章》、《改组国民政府之必要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大会宣言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民党的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 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5. 联省自治

【答案】联省自治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种政治思潮。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胡适。他们认为,中国的乱源是中央政府权力太大,导致地方争夺,军阀混战,主张扩大地方和民众权力,

,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实行“省民自决主义”。这种思潮被一些地方军阀拿来作为巩固地盘和

对抗中央政权的理论基础,并发起联省自治运动。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联省自治运动随之结束。

6. 《孙文越飞宣言》

【答案】《孙文越飞宣言》是1923年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在上海联合发表的宣言。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与孙中山会晤,商讨关于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

,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国革命等一系列问题。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

7. “另起炉灶”

【答案】“另起炉灶”是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另起炉灶”的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它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8. 批林批孔

【答案】批林批孔是1974年初掀起的全国性的批判林彪和孔孟之道的运动。江青等人企图利用这场运动,打倒周恩来和一批中央领导人,实现其“组阁”执政的目的。1976年1月18日,中

,“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展开。毛泽东发现江共中央转发由江青等组织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

青等人借机进行篡权时,宣布他们是“四人帮”,揭露江青有当中央主席和操纵组阁的野心,使反周“组阁”阴谋失败。

9. 蒋桂战争

【答案】蒋桂战争是1929年国民政府内部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的战争。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以白崇禧、黄绍站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失败而告终。

10.八一宣言

【答案】八一宣言是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央苏维埃政府名义于1935年8月1日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通称。宣言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国民政府加紧卖国的情况下,亡国灭种的大祸追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向全国人民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或利害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该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言最后号召全民总动员,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贡献专门技能,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11.南方讲话

【答案】南方讲话是指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住有利时机,大胆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谈话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

革开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明确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谈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12.经济责任制

【答案】经济责任制是指1981年起,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责、权、利结合为基本特点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把责任放在首位,以责定权、以责定利。它要求企业的主管部门、企业、车间班组和职工,要层层明确各自在经济上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建立和健全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项专责和岗位责任制。这种制度适合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对于克服长期以来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弊病,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二、论述题

13.简述抗战胜利后中间路线的内容。

【答案】中间路线又称第三条道路,是一种主张通过和平的议会方式(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潮。这种思潮的兴起是在抗日战胜利后随着国共两党谈判的恢复及随之而来的中间党派的活跃而出现的,在1946年召开重庆政协会议前后达到高潮。全面内战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内,还有人积极宣传,而且更系统化更理论化了。但到1947年下半年,特别是在三大战役后坚持和鼓吹中间路线的,就剩下极少数人了。

中间路线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其要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中间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国共两党的政策都不代表他们的利益。

(2)认为中国社会中有左中右的分野,左派要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右派要走的是殖民地资本主义道路。这都不是中国所应走和能走的,中间派要实行的政治路线是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

,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在政治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

“在形式是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决不许它成为少数特权阶级所独占的民主政治,必须把它变成为多数平民所共治的民主政治,进一步且须变成为全体人民所共治的民主政治”。同时在经济方面

,,“尽量革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种种弊端”“比较上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主

张立即实施进步的土地改革”o

,做美苏合作的桥梁,不做美苏冲突的牺牲品。对内主张“调和(3)对外主张“兼亲美苏”

,国共”“跟左翼党派合作,共同制止右翼党派的反动政策,但须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政治立场,不可无原则的附和左翼党派的主张。强调“中间派决不是中立派,在民主与反民主之间决不中立。中间派也不是调和派,在是与非之间也无法调和”。

(4)中间派在思想上应当是自由主义的,反对仟何思想上的统制和清一色。在行动上应当是和平的、改良的,不赞成暴力的革命的行动。

(5)政协路线在本质上是中间派的政治路线。政协路线是一条企图用和平合作的方式来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经济工业化的路线,完全跟中间派所代表的中间阶层的历史任务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