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外语学院830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填空题
1.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
【答案】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解析】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百年孤独》是其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品。
2. 麦列霍夫·葛利高里是苏联小说______中的男主人公。
【答案】《静静的顿河》
【解析】《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它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3. 代表泰戈尔诗歌方面成就的作品是______。
【答案】《吉檀迎利》。
【解析】泰戈尔的《吉檀迎利》中描写对印度神的尊崇,用隐秘华美的语言对身形对人生自然的诗意描绘,他凭借《吉檀迎利》以及用美丽英文翻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名词解释
4. 能乐
【答案】“能乐”是日本的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是由一种名为“猿乐”的歌舞发展而来的。“能乐”已经具备了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各种因素,但它主要还属于一种歌舞剧,台词、对白较少,而以歌舞为主。“能乐”的文学剧本称为“谣曲”。能乐最著名的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戏剧理论家奠基人是世阿弥,他的名剧是《熊野》和《赖政》。
5. 黑色幽默
【答案】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一个文学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
,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题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黑
色幽默是指意志坚强的个人对可怕而又滑稽的社会现实的冷酷嘲笑,它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井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
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拍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赛尔姆、科马克·麦卡锡等。这一流派影响最大的三部作品是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的《第五号屠场》以及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
6. 风雅之寂
【答案】风雅之“寂”是俳谐美学及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寂”是对俳谐创作的
,其次是视觉上的“寂”概括。“寂”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层面:首先是听觉上,即“寂静”、“安静”
,最后指的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要素,是心理学上的含义,是一种主观的的颜色,可称之为“寂色”
感受。
7. 《虹》
【答案】《虹》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劳伦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家三代人的生活经历,描写了英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下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同时以巨大的热情和深度,探索有关性的心理问题。第一代人的生活带有田园诗的色彩,同时也预示古老文明即将结束。第二代人精神的苦闷和呆滞的目光,是令人窒息的工业化社会的最好注解。第三代人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表达了人们要冲破狭窄的生活圈子,渴望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
8. 《韵光》
【答案】《韵光》是印度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是阿难陀伐弹那。全书分4章,书中有诗体歌诀和散文体的说明。《韵光》提出诗的主体是“韵”的理论,认为词的“暗示义”或“领会义”是“韵”的依据; “韵”是诗的灵魂,词和义不过是诗的“形体”。这在印度古代文论发展中是一重大突破。
9. 湖畔派
【答案】湖畔派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英国流行的消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流派。即由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在文学上,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其中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代表诗作是《丁登寺》。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舟了咏》,充满神秘怪诞色彩。骚塞的长诗《审判的幻景》是诌媚英国王室之作。
三、简答题
10.克利斯朵夫是个人反抗的英雄吗?
【答案】《约翰·克里斯多夫》是20世纪初发表的一部“长河小说”。它反映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和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主人公约翰。克里斯多夫是一个具有反抗思想和独立精神的音乐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1)克利斯朵夫具有真诚、执著、坚强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他有着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生命力,他的生命充满无穷的信心和勇气,敢于挑战旧道德和旧秩序,始终捍卫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精神独立。他要在践踏人格的鄙俗的环境里不停的抗争,做一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他厌恶那些庸俗丑恶的人,绝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在这个人性受到压抑的社会,这种维护灵魂的自由,发挥生命力的抗争精神是一种强者的精神,是维护理想,追求真善美的英雄主义精神。约翰·克利斯朵夫要以他英雄主义的气概去追求灵魂的自由,捍卫一切美好善良的事物,与一切丑恶虚假作斗争。作品力图将这一形象塑造成高于庸俗资产阶级社会的英雄人物。毫无疑问,克利斯朵夫的反抗具有积极意义。
(2)克利斯朵夫也是一名孤独的反抗者
他的思想里包含了众多复杂的因素,一方面具有小资产阶级的反抗意识,另一方面也有着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追求精神独立,不理解无产阶级运动,他的个人反抗自然也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势必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3)克利斯朵夫身上包含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他反抗、失败、动摇、幻灭的生活历程,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它深刻地概括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矛盾,尖锐地批判了腐朽文化对真正艺术的摧残,肯定了毫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
11.如何理解和概括阿拉伯文学的民族特点。
【答案】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之前,即“蒙昧时期”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地区的游牧民族贝杜因人,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原点。贝杜因人是沙漠之子,贝杜因人的文化带有强烈的沙漠文化的特征。阿拉伯文学与阿拉伯“沙漠文化”的性格密切相关,并且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性,其文学的民族特点主要有:
(1)擅长辞令
这一点与阿拉伯人原先的沙漠生活方式有关。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由于沙漠地区物质条件的贫乏,他们没有文字,有了文字之后由于书写材料的缺乏又难以书写,因此,他们唯一的交流手段是言语,唯一的精神生活方式也是言语,唯一的文学方式就是诗歌吟唱,伊斯兰形成与传播时期和阿拔斯帝国时期的阿拉伯人,由于无休无止对外征战,随时随地发生的部族冲突与内证内乱,都使得斗嘴是武力之外的另一种战斗形式,语言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武器。因此阿拉伯人崇尚语言,并在世纪斗一争中提高和锤炼了语言技巧与表现艺术。《古兰经》中特别推崇和赞扬能言善辩的人,并说善于辞令的人将得到安拉的欢心。
(2)颗粒化的文学形式
阿拉伯言语艺术的“沙质结构”的特性,造成了阿拉伯文学中短小的、相对独立的“颗粒化”文学形式的繁荣。“颗粒化”文学形式主要是指格言、警句、谚语等只言片语的文学形式。“颗粒化”的文学形式反映在诗歌创作中,就是诗歌结构的松散化。蒙昧时期阿拉伯诗歌几乎没有什么逻辑和构思,大部分诗歌都没有表达出完整的思想。而后来阿拉伯诗歌,一直到19世纪的阿拉伯文学复兴运动,都以蒙昧时代的阿拉伯诗歌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