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科学院基地805物理化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在
A.
B.
C. B 两种物质,当达到相平衡时下列化学势关系中正确的是:
两相中均含有A 、( )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相平衡时,
2. 对于有过量A.
B.
C.
D.
【答案】B
【解析】若
溶胶中过量,
则胶团的结构为导致胶体表面带负电荷,因此阳离子价数越高,电解质聚沉能力越强。
3. 有关理论,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能够定量描述胶体稳定性与粒子之间相互排斥和吸引作用之间的关系
B. 能够在理论上解释
D. 能够阐述
【答案】D 【解析】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胶粒之间存在着斥力势能和吸力势能;
②系统总势能是斥力势能和吸力势能的加和:
③总势能、斥力势能和吸力势能均随胶粒间距的改变而改变。
B. 项,规则认为电解质中起聚沉作用的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聚沉
第 2 页,共 74 页 两相不再转化,则 存在的溶胶,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规则 C. 仅适合胶体粒子表面带有电荷的体系 电势的物理意义 作用的本质是电解质离子改变了扩散层的结构,降低了斥力势能。
4. 当发生极化现象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势将发生如下变化( )。
A. (阳)变大, (阴)变小
B. (阳)变小,(阴)变大
C. 两者都变大
D. 两者都变小
【答案】A
【解析】根据极化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即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对于阴极而言,浓差极化是因为阴极附近的离子沉积到阴极表面,使其浓度小于本体浓度,从而导致其电极电势低于可逆时的电极电势;电化学极化是由于本身反应的迟缓性而使阴极表面积累了过多的电子,从而使电极电势向负方向移动。所以,阴极极化的结果使电极电势变得更负,同理,阳极极化使电极电势变得更正。
5. 若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
A. 正、负离子间的作用力大
B. 溶质与溶剂间的作用力大
C. 离子的溶剂化作用力大
D. 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大
【答案】A
【解析】影响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的主要因素是离子的浓度和价数,价数愈大,离子间作用力大。
6.
主要原因是( )。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
C 时使水的表面积可逆地增大4cm , 则此过程的△G 为在20°( )。
【答案】D 【解析】
7. 按理论,当反应物的压力或浓度由高变低时,单分子反应常表现出( )。
A. 反应速率常数由大到小变化
B. 反应速率常数不变
C. 反应级数由二级变为一级
D. 反应级数由一级变为二级,k 由小变到大
【答案】D
【解析】产物P 只在第三个基元反应中生成,利用稳态近似法,对其应用质量作用定律,得
第 3 页,共 74 页
到产物的生成速率:
在与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较大
,
(1)高压时
,
为一级反应;
(2)低压时,时,速率方程近似为:表现较大
,时,速率方程近似为:表现为二级反应;
8. 一水平放置的洁净玻璃毛细管,管内放少量的纯水,在管的左端微微加热,液面将向哪方移动( )
A. 向左方移动
B. 向右方移动
C. 不发生移动
D. 移动方向不确定
【答案】B
【解析】水能润湿毛细管,毛细管内纯水以凹液面的形式存在,附加压力指向弯月面中心,即左端向左,右端向右。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即左端附加压力变小,水不能保持平衡,右端的附加压力大,液面会向右移动。
9. 某系统存在
则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为( )。
A.4
B.3
C.2
D.1
【答案】B
【解析】系统的独立组分数可表示为
反应可以由
第一个和第二个反应相加得到,故真正独立的化学平衡数R=2, 系统附加的强度条件数
故
10.的分解反应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第 4 页,共 74 页
五种物质,相互建立了下述三个平衡:
该体系中独立的物种数S=5,由于第三个=5-2-0=3。 在473K 达到平衡时分解,则此反应是( )。 有分解;在573K 达到平衡时,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