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40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丝派
【答案】语丝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以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为代表的语丝派作家,以散文创作为特色,在中国思想文化革命、新文学创造上作出了重要建树。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其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别,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2. 新诗规律化
【答案】新诗规律化是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由前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孙大雨等提出的“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提出“新诗规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音乐美,强调有平仄和韵脚;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对称,有句的均齐”; 绘画美,强调诗画相同的辞藻,借鉴西洋与中国传统格律,进行新的创造。新诗规律化的提倡与实践纠正了早期白话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混乱的局面,使新诗精炼集中,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3. 语丝文体
【答案】语丝文体是现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形式。1924年《语丝》杂志创刊,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体”,这种文体主要包括杂感、短评、小品等文学样式,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代表作家有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
4. 《上海屋檐下》
【答案】《上海屋檐下》是夏衍于1937年创作的三幕悲喜剧,剧情主要围绕林志成、杨彩玉、匡复三人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展开。三幕戏都发生在同一场所,五户人家同时表演,剧情前后不到一天时问,灵活运用了“三一律”。全剧同时写出性格、命运各不相同的十几个人物,主线突出,结构单纯,又保持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简答题
5. 选择一位作家,结合文学史知识解读他(她)分别写于1949年前和写于1949年后的两部作品,并作比较。
【答案】(1)张爱玲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而又才华旷世的女作家。
四十年代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主要时期,这一时期作品比较集中,1944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传奇》,这部小说集收集整理了张爱玲最经典的10篇作品,《金锁记》《沉香屑》《倾城之恋》《茉莉香片》都收集在这部集子里。
五十年代以后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比较零散,但优秀的作品仍比较多,1951年发表了《十八春》和《小艾》,随后1954年的《秧歌》和《赤地之恋》,1966年的《怨女》,1979年的《色戒》,1981年《海上花列传》。张爱玲前后期的作品从人物的刻画,语言的运用和意象手法上都有所改变。
(2)《金锁记》和《小团圆》
①《金锁记》:封建社会女性悲剧的典范
《金锁记》是张爱玲1943年所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像疯子一样被折磨了30年,在欲望的压迫下,形成了病态的性格,葬送儿女的幸福。
曹七巧被誉为“我国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她出身于一个小户人家,为了攀附权贵,做了姜家的二奶奶,门不当户不对,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使她得不到爱和尊重,受尽了凌辱和践踏,扭曲的灵魂和变态的心理使她将这种仇恨转嫁给自己的儿女。她彻夜不断地问自己儿子的私生活,并在麻将桌上将自己儿子和儿媳的生活公布于众,逼死了自己的儿媳。她看到自己的女儿和童世舫来往,百般阻挠,金钱和性欲使灵魂扭曲的七巧像疯子一样,她对童世舫散布了阴森的谎言,扼杀了女儿的幸福。她知道自己身边的人恨她,但是疯狂欲望使她丧心病狂,在绝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她的绝望和压抑泯灭犷良知和人性,在挣扎中扭曲了人格,变得疯狂狠毒。曹七巧是无奈的,她的悲剧根源是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金锁记》成了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的典范。
②《小团圆》:现代女性错误选择导致的悲剧
《小团圆》是张爱玲后期的主要作品,更被称为是一部“自传式”的小说。这部小说既继承和发展了张爱玲以往小说中的艺术风格,同时又表现出诸多新的亮点。她有着独特而又执着的艺术观,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个人阅历的丰富,又使作品呈现出异样的风采。
相比之下张爱玲后期代表作《小团圆》虽然也是描写了一段男女爱情的故事,同样是一个悲剧,但是悲剧的内涵不一样。《小团圆》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九莉和邵之雍。九莉不同于前期作品中的缺乏独立意识的女性,而是一个独立、自尊、自爱的现代女性。九莉不同于白流苏有着自私心,不同于敦凤想借助婚姻求得生存,不同于葛薇龙既有虚荣心又贪图享乐。虽然九莉也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是在她身上看不到扭曲的心灵和撕裂的灵魂,她的爱情悲剧并不是由于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是她固执的爱情和错误的选择,即使她知道邵之雍是汉奸,是情场的高手,但是她仍然坚守自己的那份爱情,由此而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6. 简述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的创新性。
【答案】《故事新编》共有8篇,写作时间从1922年起至1935年止,历时13年。其中《补天》《奔月》《铸剑》3篇写作于1922至1926年间,属于鲁迅前期的作品。而《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比较集中地写于1934-1935年,是鲁迅后期之作。《故事新编》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故事新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鲁迅采取了“古今杂糯”的手法,有意打破时空界限,其目的是要在古今相通之中,以现代照亮古代,更有力地揭示古代人与事中某些被掩盖了的真相。
①艺术想像和虚构
在“博考文献”基础上,进行艺术相像和虚构,并融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如《奔月》写射日英雄后界在射尽了封豕长蛇等野物后,只剩下乌鸦与麻雀可猎,每天为嫦娥吃食而奔忙,他的弟子窃取射日英雄美名并暗害他,嫦娥不愿和后羿过清苦生活而奔月等,都是艺术想像和虚构,从而写出了英雄的寂寞与悲哀。这中间渗透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后界也就成为有生命的感人的艺术形象。
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补天》是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早的浪漫主义小说,题材、人物、场景和精神都具有浪漫主义特点。《铸剑》是浪漫主义杰作。金鼎沸水中三头搏斗的丰富想像、离奇情节和夸张手法,把向暴君复仇的精神表现得激越悲壮,有声有色。
③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
以古人古事为框架,但融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的内容。如《补天》中的女蜗两腿间出现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山上的学者、水利考察大员等。作品中的这些人物还常讲些现代术语,使作品谐趣横生。这种古今交融、亦古亦今的格式是《故事新编》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2)《故事新编》在文体及写法上的创新
鲁迅打破文体界限,以杂文入小说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他采取了“油滑”的写法,在多篇文章中放肆地将己经被神圣化与神秘化的古代哲学戏谑化,如对老子和庄子的戏谑化描写,显示了鲁迅的一种独特的眼光与超凡的胆识。人们从这类戏谑化的描写中,看到了鲁迅杂文的锋芒,包括杂文的眼光、思维、手法,以至语言。
(3)《故事新编》在小说结构上的创新
《故事新编》许多篇章都有或显或隐,或浓或淡地“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与语调或旋律,互相补充、渗透与消解。这里似乎存在着一个小说结构的模式:小说前、后部的对立,以及后部对前部的翻转与颠覆。
7. 简述20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内涵和特征。
【答案】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它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需要,又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结果,“问题小说”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