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617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孔特克图斯
【答案】在11~12世纪出现的孔特克图斯(conductus )是单声部的抒情歌曲,它促进了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作为单声部歌曲的孔特克图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音乐不借助于圣咏创作,旋律与歌词的关系是音节式的,旋律因反复而具有分节歌的样式特点。在12~13世纪左右,圣母院乐派中出现了复调音乐发展形式的孔特克图斯,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分节歌形式不再依赖圣咏,它放弃圣咏的定旋律,以自创旋律为基础;
②包括二至四个声部,常见为三声部,一般采用狄斯康特的节奏型;
③每个声部都采用拉丁文演唱;
④孔特克图斯的歌词内容较自由,包括宗教、道德、政治、历史等世俗内容。
2. 古典交响曲
【答案】交响曲是由交响乐队演奏的奏鸣曲,约定型于18世纪中叶。古典交响曲由四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通常是用奏鸣曲式写作的快板,第二乐章是慢速的乐章,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快板或急板的终曲。交响曲的前身是“快—慢—快”的意大利歌剧序曲,所以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萨马尔蒂尼、佩尔戈莱西、约梅利和加卢皮等都是早期交响曲的作曲家,德奥地区的交响曲发展以柏林乐派、曼海姆乐派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为代表。
3. 沃恩·威廉斯
【答案】英国作曲家。20世纪上半叶复兴英国音乐的重要作曲家,英国民族音乐的杰出代表,创作受到德彪西、拉威尔的影响,同时强调本土音乐素材的运用,作品丰富,主要有9部交响曲、管弦乐《塔里斯主题幻想曲》、《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等。
4. 西贝柳斯
【答案】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芬兰音乐家。他的代表作品是:交响诗《芬兰颂》《d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西贝柳斯的创作特点是:他的创作涉及了多种体裁,其中器乐方而的成就最突出,尤其是交响乐的创作。西贝柳斯善于制造戏剧性的冲突,他的作品贯穿了芬兰民族雄浑、豪放的气质,描绘了严峻的北国风光,充满了史诗般宏伟的气魄。
5. 雅那切克
【答案】捷克作曲家。生于摩拉维亚,是民歌的热情收集者,最初以《摩拉维亚民歌集》闻
名,而其国际声誉主要系于歌剧,包括《耶奴法》、《卡佳·卡巴诺娃》、《死屋手记》,其他代表作品还有交响诗《塔拉斯·布尔巴》、钢琴曲《在簇叶丛生的小径上》。
6. 《未完成交响曲》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b 小调第八交响曲》的别称,只有两个完整的乐章,第I 乐章有草稿留下,是1822年为感谢格拉兹音乐协会选他为荣誉会员而题赠的作品,1865年被发现,在维也纳首演。关于该作品为何没有完成,众说纷纭。
7. 潘德列茨基
【答案】波兰作曲家,1959年因获青年作曲比赛一等奖而出名,成为二战之后波兰最重要的先锋派作曲家。对音色运用有丰富的想象力,最早尝试在音乐中加入锯木声、打字机声、尖叫声等非乐音,《广岛受难者的挽歌》以出色使用音块手法而著称,其他代表作还有《路加受难曲》、《晨祷》等。
8. 门德尔松
【答案】浪漫主义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主要交响音乐创作有《“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始创浪漫主义钢琴小品新体裁“无词歌”,还写有清唱剧、艺术歌曲等。作为音乐教育家,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
9. 管风琴
【答案】由音管发音的古老键盘乐器。形制较大,以音管、音拴、键盘、风箱等部件构成。创制于古罗马帝国时期,中世纪晚期开始用于教堂,既有大型固定的管风琴,也有小型便携式的管风琴,文艺复兴晚期管风琴的制造业达到顶峰,推动管风琴音乐的发展,17~18世纪德国的管风琴音乐标志着巴洛克宗教器乐音乐的高峰时代到来。
10.舒伯特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主要创作集中在艺术歌曲领域,被誉为“德奥艺术歌曲之王”,代表作有《鱼》《野玫瑰》《菩提树》《魔王》等。写有9部交响曲、大量钢琴奏呜曲和室内乐作品,并且创导了浪漫主义抒情钢琴小品如“音乐的瞬间”。
二、简答题
11.德国早期歌剧一一歌唱剧的简况。
【答案】(1)德国第一部歌剧和第一座歌剧院:
①1644年由哈斯多夫(G.Harsdoffer )撰写脚本,斯塔登作曲(S.T.Stden1607~1655)的《西勒维希》(Seelewig )被史学家认为是德国现存最早的歌剧。由于这部歌剧是对白与分节歌形式,所以也被称为歌唱剧(Singspiel ),它是德国本土最早的歌剧形式。
②1678年在汉堡建立了德国第一座歌剧院,于是德国的歌剧艺术事业以汉堡为中心就此展开。
(2)代表人物及其歌剧创作的特征:
代表人物为凯塞尔(R •Keiser 1674~1739),他从1695年起担任汉堡歌剧院的首席作曲家,创作了100多部歌剧,取材于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或生活喜剧。他的歌剧受法国和意大利的影响,总体特点是:
①歌剧的题材有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和喜剧性内容等。
②歌剧大部分的形式具意大利风格,但不同的是,宣叙调用德语演唱,咏叹调用意大利语演唱。
③旋律常常与德国民歌相联系,一些大众性质的歌曲被融入到歌剧音乐中。
④不用阉人歌手。
在凯塞尔之后,亨德尔(Handel )、玛特逊(J •Matteson ). 泰勒曼(G .P.Telemann )等人的作品相继演出,曾轰动一时,但在意大利歌剧强大势力的影响下,德国歌剧逐渐衰落。
12.简述协奏曲的发展
【答案】古典主义时期的协奏曲来源于巴罗克时期的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尤其受独奏协奏曲的影响。
古典主义初期键盘协奏曲开始兴盛,以C.P.E. 巴赫和J.C. 巴赫等人的作品为代表。在J.C. 巴赫的协奏曲中,有了明确的三乐章布局:第一乐章是利都奈罗(ritornello )形式,这是一种具有奏鸣曲雏形的结构; 第二乐章常用小步舞曲(minuet ); 第三乐章常用舞曲性的回旋曲(Allegro-rondo )结构。
到古典主义盛期,莫扎特承袭了维瓦尔迪和巴赫儿子们的协奏曲创作方式,为小提琴、钢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等各类乐器创作了五十多部协奏曲,使近代协奏曲趋于成熟和完善,确立了沿用至今的三乐章协奏曲形式: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双呈示部,第一呈示部由乐队演奏,第二呈示部由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此外在再现部结束之前,还有一个展示独奏乐器演奏技术的华彩段。
第二乐章,慢板,曲式比较自由,通常采用三段式,音乐富有歌唱性。
第三乐章,急板,常用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富于华丽的技巧,有时具有民歌风格或舞蹈性的节日狂欢气氛。
从风格上看,古典主义时期的协奏曲通常有“华丽风格”的印迹,显得轻盈典雅、细腻精致,摒弃了巴罗克时期协奏曲沉重肃穆的风格。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协奏曲,在古典主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反映在:第一乐章取消双呈示部原则,演奏家常参与华彩段的创作,各乐章采用不间断的写法,运用标题音乐因素,强调民族风格等。
20世纪的协奏曲融入了许多新的音乐元素,呈现出多种手法、多种风格并存的局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