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之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革命历史小说
【答案】革命历史小说是指上世纪50至60年代出现的小说创作潮流。它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及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念。特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产生的作品,代表作有“三红一青”,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和《青春之歌》。
2. 尚义街六号
【答案】《尚义街六号》是于坚所写的一首关于青年时代生活与友谊的诗歌,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尚义街六号》语言浅近,内容生活化,并呈现了许多极富幽默感的细节,人们从中既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也能察觉日常生活诗意的一面。这首诗没有人们习见的象征和隐喻,凭着洋溢其间的出众自如的语感,使得这首内容“普通”的诗歌具有了深刻的诗性光芒; 加上字里行间屡屡可见的机智与幽默,恰好印证了于坚1984年的短诗《我的歌》中的一句:“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市民一样生活。”这首诗也证明了:真正的口语诗写作,不是泛泛而谈,不是蜻蜓点水,不是“口水”,而是从生活的土壤里沉淀、淘洗出金子的写作。
3. 《纪要》
【答案】《纪要》是指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政治文件。1966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参加者有张春桥与部队文化部门的几人,会后整理出《纪要》。《纪要》认为,1949年后文艺界“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三十年代文艺的结合”。《纪要》列举文艺界的“黑八论”。1979年5月3日,中共中央撤消了《纪要》。
4. 《望星空》
【答案】《望星空》是现代著名诗人郭小川于1959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的诗歌,是其代表作品之一,全诗共4章,230多行,以曲折、形象的艺术手法,歌颂了人定胜天的伟大力量,歌颂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去建设美好、幸福的人间天堂的时代主题。《望星空》是郭小川抒情诗篇中最富有艺术个性的力作之一,是诗人运用艺术上的抑与扬、虚与实的辩证关系,以取得出人意料、别开生面的抒情效果的成功尝试。
5. “第四种剧本”
【答案】“第四种剧本”是剧作家刘川对1956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这些剧本突破了当时剧坛所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边框,而显示出某些特色。被称作“第四种剧本”的,主要有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鲁彦周的《归来》、何求的《新局长来到之前》、王少燕的《葡萄烂了》、李超的《开会忙》等剧作。与其他作品相比,“第四种剧本”最突出的特点是写人,按照“人”应该有的思想、感情、意识塑造形象,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生活的“干预”。
6. 《天安门诗抄》
【答案】《天安门诗抄》是童怀周编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的诗文集。《天安门诗抄》共分三辑:第一辑收诗、词、曲、挽联二百九十五首:第二辑收新体诗五十九首:第三辑收悼词、祭词、誓词、散文诗等五十篇。这些诗文均出现于1976年清明节前后北京天安门等处。诗文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恩来的怀念和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声讨,反映了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诗文具有情感真挚悲壮,语言犀利和强烈的战斗性等特点。
7. 《废都》
【答案】《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问题的小说。贾平凹在《废都》中写出了一部社会风俗史,以主人公庄之蝶为中心巧妙地组织人物关系。作品围绕着庄之蝶的四位女性——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展开。她们分别是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女性,每个人的际遇、心理都展示着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小说采用了中国古典的草灰蛇线手法,也融入了西方的意识流和精神气质,中西合璧。《废都》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这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
8. 《透明的红萝卜》
【答案】《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也发表在1985年的《中国作家》。莫言通过小说人物黑孩诉说了他少年时代吃过的苦,生活环境的寂寥荒凉,营造出了神秘的气氛和空灵的意境。
二、填空题
9. 王蒙创作的短篇小说是______“百花时期”引起热烈争论的作品之一。
【答案】《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解析】1956年9月,《人民文学》刊登了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这篇作品,在1956年底和次年年初,引发了在《文汇报》《文艺学习》等报刊上的热烈争论。
10.1978年4月30日,《文汇报》刊出艾青复出后的第一首短诗______。
【答案】《红旗》
【解析】文革结束后,艾青复出写诗。1978年4月30日,《文汇报》刊出艾青复出后的第一首短诗《红旗》,立即引起全国的关注和反响。
11.50年代被人称作“图卷戏”的老舍的话剧是______。
【答案】《茶馆》
【解析】写于1957年的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在当代的最重要作品。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家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的变化,来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他选择了从“小人物”的生活变迁的角度侧面描写社会历史的变迁,并把他们的表现范围,限制在茶馆这个“小社会”中。没有运用中心情节和贯串全剧的冲突,而采用被称为“图卷戏”或“三组风俗画”的创新形式。
12.1985年,刘索拉的小说______被认为是现代派小说。
【答案】《你别无选择》
【解析】刘索拉的小说多以音乐界生活为素材,采用“黑色幽默”的笔法,表现当代中国80年代的现实,笔下人物多为“精神贵族”或“迷惘的一代”。《你别无选择》是刘索拉在1985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在全国引起轰动,曾被香港媒体称为“刘索拉旋风”。
三、简答题
13.简述“陈灸生系列”中高晓声对陈负生性格的塑造和发展。
【答案】“陈灸生系列”包括《“漏斗户”主》《陈负生上城》《陈灸生转业》《陈灸生包产》《战术》《种田大户》《陈灸生出国》。陈灸生是高晓声着力塑造的一个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既凝聚着农民的传统美德,折射出新时期农民的深刻变化,同时,还承受着因袭的心灵重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国民性的深深忧虑和严肃思考。
(1)“陈奥生系列”中高晓声对陈焕生性格的塑造
①《“漏斗户”主》中的陈负生
陈灸生具有勤劳、善良、憨实、厚道、质朴等美好品格。《“漏斗户”主》中的陈负生,虽然“饿得头昏目眩”但他的“脊梁骨仍然是挺着的”,而且“干起活来,像青鱼一样,尾巴一扇,向前直窜,连碰破头都不管。”不心疼力气,不耍滑偷懒。他相信“共产党能够使他们的生活好起来”。政策调整后多分了粮食,本来是自身的劳动所得,还感动得泪流满面,以为是别人赐给他的,足见其善良厚道的一面。
②《陈灸生上城》中的陈奥生
摘掉“漏斗户”主帽子的陈奥生,美好品格仍未改变,卖油绳不搞投机取巧,全靠自家的原料和手艺,而且徒步上城出售。他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相信会越来越好”,对党的干部吴书记在他生病之际的“挺身而出,拔刀相助”,感激得“流出晶莹的泪珠。”
③陈奥生性格的塑造
作为从特定历史环境中走出来的传统农民,陈灸生的血液里还流淌着旧时代的遗传基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