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深圳大学师范学院FS51教育学综合之学前教育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的完整学习

【答案】幼儿的完整学习是根据加德纳的多层智力观提出的一个概念。加德纳指出,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即: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加纳德认为前两种智力在传统教育中是受到高度重视的,而其他五种则长期被忽略或忽视。早期教育在儿童这七种不同层面智力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其中有些种类的智力甚至是需要早期教育来诱导的,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我们称之为关键期)没有受到相应的诱导,它们以后就很难再出现甚至会永久丧失。因此,应当提倡幼儿的完整学习,目的是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完整学习与传统的“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只不过是建立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的基础上,有其当代心理科学研究依据,也有其现实针对性。

2. 幼儿教育(广义)

【答案】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其涵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幼儿教育(广义)指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可以称为幼儿教育。例如,幼儿在家看电视、看图书、帮父母做家务劳动,或随成人去旅游、参观、看电影,参加社会活动等都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能够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3. 师生关系

【答案】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存在不同的类型,从教育过程的主体作用来看,教师和学生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 从教育作为一种组织来看,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在学校、班级、教室等社群中,构成组织和被组织的关系; 从教育活动的展开来看,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和对话关系。师生关系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4. 活教育

【答案】活的教育就是指不同于书本主义的教育。尽量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用耳朵听,眼睛看,而小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活教育是陈鹤琴于1940年办江西幼师时提出的,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三大部分。其中,活教育的目的论是指“活教

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的课程论是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而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二、简答题

5. 简述幼儿美育过程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

【答案】幼儿美育过程一般包括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表达、欣赏与评价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趣味性原则

美育过程一般具有娱乐性,即“寓教于乐”。幼儿活动兴趣性强,意志力较弱,审美活动易受兴趣的影响,因而,美育过程更应强调趣味性。幼儿美育过程应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2)形象性原则

形象性是一般美育过程的特点,即“寓教于形”。美总是体现在一定的形象之中。美育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也都是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形象。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教师可用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美的事物和现象熏陶和教育孩子,也可让孩子创造美好生活和艺术形象。

(3)情感性原则

情感性也是一般美育过程的特点,即“寓教于情”。幼儿活动易受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因而,幼儿美育过程更须强调其情感性。幼儿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绪氛围,引导幼儿进入现实和艺术的美的意境,激起幼儿情感共鸣,使幼儿陶醉其中,将美融化于心灵。

(4)活动性原则

幼儿审美感知具有动作性,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美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让幼儿亲自活动。如让幼儿摸、听、看、闻、做、评等。在艺术教育中,应注意让幼儿多唱,多跳,多画,多折纸和雕塑,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5)创造性原则

自由表现和创造是艺术的灵魂。幼儿教师让幼儿掌握艺术语言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自由、开放和创造性的心灵。幼儿教师应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我,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大胆地进行创造,允许幼儿的作品与教师的示范小雷同,理解并尊重幼儿在审美方面的个体差异。

6.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作用

【答案】(1)遗传因素

①作用:遗传因素奠定幼几个性化发展基础同时也制约幼儿发展速度

遗传因素的不同是造成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每个儿童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种不同的遗传特性是儿童心理发展与活动的个别差异的基础。但是,遗传因素也制约幼儿发展速度,遗传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于什么程度或于什么范围。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就不可能有心理的正常发展。例如,许多智力落后的儿童,常常有遗传方面的

缺陷。虽然遗传并不完全预定或决定个体心理行为发展,但是它从很大程度上制约幼儿发展速度。

②理论基础: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遗传决定论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2)生理成熟

①作用: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学基础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譬如,孩子没有学会坐、爬、站时,他就不会走路。儿童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发育成熟时,即1岁左右才开始说话。可以说,生理没有成熟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

②理论基础: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

格塞尔从对“双胞胎爬梯实验”结论分析出“成熟和学习”两者支配幼儿心理发展。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3)遗传和生理成熟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都是动态的,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同。

(4)除了遗传和生理成熟之外,还有其他的其他影响因素:比如环境、幼儿主观能动性等都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7. 简述张雪门的自由教学法的步骤。

【答案】张雪门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的自由自动教学法的实施包括五个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1)引起动机

在此步骤中,教师利用自然变化、设备的改变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这个过程可由教师来安排,但也可以是儿童自发的。

(2)课前准备教师做好一切材料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教具的使用以及儿童教的准备等。

(3)决定目的

这一步骤是教师帮助儿童确定活动目的,从而使教师在指导儿童时就有了一定的标准。

(4)制定计划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就要有周密的计划。这些计划要包括教学进度内容、地点及过程等几方面。

(5)评论

在每一个教学单元进行完毕后,教师就要对自己以及儿童进行评价工作。在评价中,教师要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以及儿童在各方面的表现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