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610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610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610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0 2018年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610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18 2018年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610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26 2018年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610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35
一、名词解释
1.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操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以创作出好的作品。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的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强调的即在十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2. 《捣练图》
【答案】《捣练图》是唐代名画,作者是唐代画家张首,现所见为宋摹本。《捣练图》卷是一隔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的贵族妇女大都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褥华丽,故被称为“绮罗人物”。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3. 石窟寺
【答案】中国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多依山崖开凿,窟前往往建造木构或仿木构窟前建筑,有些依附于寺院。由于古代地面建筑多已毁坏,只保留了洞窟遗迹,故也简称石窟。
4. 甲骨文
【答案】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5. 昙曜五窟
【答案】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5所,即今天的云冈16-20窟。主要造像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主像形体高大雄伟,充塞窟内
空间,强调给朝拜者以无比威严和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统一的象征。形象特点多是面形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流畅,反映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6. 《收租院》
【答案】《收租院》是指中国现代大型泥塑群像。全部泥塑分为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帐、逼租、反抗7个部分。以连续性的情节,展示了收租的全过程,共塑造114个真人大小的人物。作品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体,所塑人物形象准确,身分、年龄、个性各不相同,人物神情生动逼真,是中国现代雕塑之代表性作品。
7. 北宋三大家
【答案】北宋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宽三大画家。开创了唐人所未开拓新画风,较为完善了中国山水画面貌。
(1)董源
字叔达,人称董北苑。善山水人物、云龙、牛虎,无所不能,尤以山水画最为著名,开创南派山水。他的山水画承荆浩、关仝的传统,变更方法,创用“披麻皴”,建立一种平和秀雅的风格。代表作有《潇湘图》《夏山图》等。
(2)李成
字咸熙,五代宋初画家。李成的山水画纯出于写实,风格清劲,墨法变化微妙,以画寒林平远著称。善用淡墨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以活脱的笔致画出寒林的情态。所画山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代表作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远图》。
(3)范宽
又名中正,字中立,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山水原型多从真山真水中汲取,因而作品具有峻拔深厚的艺术形象,雄阔唯美的气格,尤擅画雪景。代表作为《奚山行旅图》,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
8. 景泰蓝
【答案】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的独特工艺品。这项工艺于明代景泰年间最盛,而且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其特点在于形、饰、色的结合,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称为国宝“京”粹。
二、简答题
9. 简述清“四王”绘画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
【答案】清“四王”的绘画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清“四王”是依董其昌开辟的道路力图集古人大成的代表。“四王”之中包括两代人,第一代是王时敏与王鉴,第二代是王时敏的祖孙王原祁和王世敏、王鉴的学生王翚。
(2)“四王”一派的画家多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对古代人的师承不遗余力,苦心精研宋元所谓南宗大家名迹,功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尤其崇拜“四元家”。他们十分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型搬前挪后,构成一种元人己达到的理想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由于他们能精研书画表现上共同的一面,注意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古人笔墨布局上的成就,所以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趣味的表达更趋于精致。
(3)由于“四王”一派主张摹古,又在身世地位上具有代表性,所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确立了正统地位。“四王”中又分两种,王时敏祖孙更注重笔墨风格,尤其醉心于黄公望,王原祁的画风,在当时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文人山水画家,而且多少左右了宫廷山水画风,追随者众多,形成了以王原祁为旗帜的娄东派。王鉴、王翚也从临摹入手,但路子较宽,也尚不忽视丘壑形象的创造。追随王翚者也多,形成了以王翚为依归的虞山派。
10.谢赫“六法”的内容是什么? 他们分别说的是什么意思?
【答案】六法是中国古代绘画实路的系统总结。谢赫在他的《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的标准即“六法”。“六法”的内容:
(1)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变现的最高准则。“气”是艺术家对自然中的生命力的感悟和灵现,而“气”与“韵”是不可分离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中的“韵”,取决于如何把握住这个“气”。
(2)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艺术家要具备图画中线条造型之绘画艺术的深厚功力,这功力不仅体现一般“笔力”上,而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笔势”上。
(3)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指艺术家“应物”创作时,把追求多元发散思维的抽象表现或抽象描绘视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阶艺术之表现形式。
(4)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是指艺术家可以不受制于实际呈现的具象对象的客观自然的色彩,可以自由而富有个性化地按照自己的创作习惯与创作需要来进行“赋彩”,以达到该艺术家所要描绘图画的个性化的,甚至是意外而美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5)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构图,使得作品整体既结构和谐完整义有气势。
(6)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反映出艺术家的功力深厚。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