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大学艺术学院644艺术综合(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师造化”
【答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躁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是指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是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2. 灵岩寺彩塑
【答案】灵岩寺彩塑为中国古代寺庙著名彩绘泥塑,存于山东济南市长清灵岩寺千佛殿内,共有四十尊彩塑罗汉。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重在体现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重在刻画出罗汉的内心世界,使之真实、生动,更接近于生活。他们高与真人等,形貌上可看出不同年龄、阅历及性格特征,眉目神情生动入微,呼之欲出。此外,人体与衣饰的关系处理也非常得当,线条的曲直、虚实与起伏,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的准确而生动,节奏感极强。这些彩塑罗汉像体现了宋塑高度的写生水平,塑像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而较少“佛性”,体现了宗教雕塑的世俗化倾向。
3. 周家样
【答案】周家样指唐代画家周昉所画的宗教人物形象。“周家样”的出现标志着周昉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地位己超越了张首,同时也表明了周昉的画艺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其特征为“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被后世广为承传为“水月观音”之体,成为广为流传的佛画样式。
4. 山水画南北宗
【答案】山水画南北宗是由明代画家董其昌所创的中国书画史上一种理论学说,出自董其昌的画论《画禅室随笔》。董其昌推出了以纯化文人画为宗旨“南北宋论”,建筑了以南宗文人山水画为绘画高境界的理想模式,也即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这一学说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深刻地影响了画家的创作活动及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
5. 《五牛图》
【答案】《五牛图》传为唐代画牛名家韩混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画了姿态各异、神形逼肖的五头牛。近景式构图,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 画面简洁,主题突出。
6. 《捣练图》
【答案】《捣练图》是唐代名画,作者是唐代画家张首,现所见为宋摹本。《捣练图》卷是一隔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的贵族妇女大都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褥华丽,故被称为“绮罗人物”。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7. 颜真卿
【答案】颜真卿,字清臣,人称颜鲁公,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楷书代表作品有《东方画赞碑》、《中兴颂》和《颜家庙碑》等。真书墨迹有《自书告身》,其行草书《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抑扬顿挫,上下气脉连属,信笔书来。通篇气势完足,皆无妩媚之态。
8. 明式家具
【答案】明代家具在继承宋、元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则标准,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被誉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艺术特色可概括为:简、厚、精、雅。多用名贵硬木材料制造,以其坚硬细密的质地、典雅稳重的色调、变幻莫测的天然纹理、简洁优美的艺术造型,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作品内涵与外在美的协调统一。
二、简答题
9. 简述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
【答案】徐悲鸿,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其美术教育观表现为:
(1)徐悲鸿认为中国画的薄弱,主要在于人物画的衰微因此,为振兴中国美术,必须倡导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从系统严格的素描入手,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辛亥革命之后,新美术运动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活跃而兴起,改良中国画的呼声越来越高,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序》提出了改良中国画的见解。徐悲鸿深受康有为画学思想的影响,坚持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
中国画。
(2)徐悲鸿在美术创作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现实主义的绘画道路,认为要恢复师法造化就要靠写生,主题愤世嫉俗、悲天悯人、歌颂英雄与鞭答邪恶。
(3)对中国画进行中西融合的大胆改革,将传统中国绘画的程式抛开,以素描为基础,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极少的传统技法来塑造形象,即用西方技法来改造中国画,使其作品在精神气质和审美趣味上兼具西方风格与中国民族特色。
(4)徐悲鸿继承了中国古代画论中关于“师法造化”的优良传统,又强调了艺术家的追求真理、探究人生,见出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他对现实主义美术理论的贡献。
10.岭南画派的主要艺术特点如何?
【答案】岭南画派指广东地区以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的近代绘画流派。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面貌。岭南画派的创作题材以花鸟和山水为主。其表现特点是写实性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将雄健泼辣的笔墨与水粉技法结合在一起,渲染出天光云影、月夜朦胧的气氛,画面真实而又诗意盎然。
11.谈你对顾恺之“传神写照”论的认识。
【答案】(1)“传神写照”是东晋画家顾恺之在他的画论中提出的一种艺术理论,指绘画时要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人物的“神”
(2)含义:
①顾恺之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画人物之所以难,不仅难在不容易掌握人的形象特征,而且更难在不容易表现人的精神面貌。
②顾恺之主张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想象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
(3)具体做法:
①画人物传神,重视点睛,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顾恺之认为只有将人物的神情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才能算是一幅传神的作品。
②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顾恺之在画谢媲像于岩壑中时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志趣将其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好像春蚕吐丝那样自然流畅。
(4)意义:
①顾恺之从理论上明确提出以“传神”的形式进行绘画,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建设,说明了他对生活的认识和在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这种思想使绘画的表现领域不断扩大,表现的技巧不断的提高,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②顾恺之的“传神论”是对当今画家创作最有现实意义的理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神”,不是什么玄虑空洞的东西,而是画家通过画面向观者倾诉自己的真切感受,是画家生活素养和技术修炼的结果。中国画家正是在探索“神”的基础上,把中国画创作逐渐推向了辉煌。如果撇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