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选择题

1. 表示对象的相互行为的模型是( )模型。

A. 对象

B. 动态

C. 功能

D. 静态

【答案】B

2. 软件生存周期的( )工作和软件可维护性有密切的关系。

A. 编码阶段

B. 设计阶段

C. 测试阶段

D. 每个阶段

【答案】D

3. 以下不属于软件项目进度安排的主要方法的是( )。

A. 工程网络图

B .CANTT图

C. 任务资源表

D.IFD 图

【答案】D

4. 瀑布模型的问题是( )。

A. 用户容易参与开发

B. 缺乏灵活性

C. 用户与开发者易沟通

D. 适用可变需求

【答案】B

5. 对象之间的动态联系用( )表示。

A. —般-特殊结构

B. 整体-部分结构

D. 消息连接

【答案】D

6. 软件开发过程中,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叫( )。

A. 生存期

B. 面向对象设计

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D. 面向对象分析

【答案】D

7. 模块( )定义为受该模块内一个判断影响的所有模块集合。

A. 控制域

B. 作用域

C. 宽度

D. 接口

【答案】B

8. 在软件工程项目中,不随参与人数的增加而使生产率成比例增加的主要问题是( )。

A. 工作阶段的等待时间

B. 产生原型的复杂性

C. 参与人员所需的工作站数目

D. 参与人员之间的通信困难

【答案】D

9. 软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

A. 书写软件文档

B. 软件维护

C. 稳定性测试

D. 书写详细用户说明

【答案】B

10.( )数据处理问题的工作过程大致分为三步,即取得数据、变换数据和给出数据。

A. 变换型

B. 事务型

D. 非结构化

【答案】A

二、简答题

11.在哪些情况下适宜使用原型?哪些情况下不宜使用原型?

【答案】(1)适宜使用原型的情况

①开发周期很长的项目,通过原型开发来缩短开发周期。

②系统的使用可能变化较大,不能相对稳定,而原型模型具有适应变化的机制。

③用户对系统的需求较为模糊,对某种要求缺乏信心。

④开发者对系统的某种设计方案的实现无信心或无十分的把握。

(2)不宜使用原型的情况

①缺乏开发工具,或对原型的可用工具不了解的时候。

②用户不愿意参与开发。

③用户的数据资源没有很好地组织和管理的时候,因为快速原型需要快速寻找和存取数据。 ④用户的软件资源没有被组织和管理起来的时候,因为MIS 中的模型、模块、使用设施和程序的难易程度对原型使用很关键。

12.维护技术的副作用有哪些?

【答案】因修改软件而造成的错误或其他不希望出现的情况称为维护的副作用。维护的副作用有编码副作用、数据副作用、文档副作用三种。

(1)编码副作用

在使用程序设计语言修改源代码时可能引入下面错误。这些错误要到运行时才能被发现。例如:

①删除或修改一个子程序、一个标号、一个标识符。

②改变程序代码的时序关系,改变占用存储的大小,改变逻辑运算符。

③修改文件的打开和关闭。

④改进程序的执行效率。

⑤把设计上的改变翻译成代码的改变。

⑥为边界条件的逻辑测试做出改变。

(2)数据副作用

在修改数据结构时,有可能造成软件设计与数据结构不匹配,因而导致软件错误。数据副作用是修改软件信息结构导致的结果。例如:

①重新定义局部或全局的常量,重新定义记录和文件格式。

②增加或减少一个数组或高层数据结构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