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理论基础》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3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图式”

【答案】“图式”是指主体从事某种认识活动时,面对认识对象的“先存心灵状态”,或既有的“大脑主观状态”。图式概念反映的实质现象是,人们在从事任何认识活动之前,在面对任何认识对象时,其大脑都是“有准备的头脑’夕,而不是“白板”一块。

2. 新闻可读性

【答案】新闻可读性是指新闻的语言在表述上的易受性,和新闻的内容在传递中的可达性。西方的许多新闻理论家在阐释可读性概念时,兼及易受性与可达性。我国新闻理论界对可读性的定义是:“新闻的可读性是指新闻报道适于阅读的程度,指新闻能够吸引读者去阅读或便于顺利阅读的那种特性。”

3. 潜在受众

【答案】潜在受众是指具备健全的阅听能力,而尚未接触全部或部分新闻传播媒介的人。对新闻传播媒介而言,可将接触某种新闻传播媒介而不接触其他新闻传播媒介的受众,视为其他媒介的潜在受众。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潜在受众是该新闻传播媒介尚待开发的受众市场,媒介应该进行充分的、深入的调查,有针对性地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切实改进工作,努力使潜在受众不断地转化为现实受众。

4. 新闻来源

【答案】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

5. 社会舆论

【答案】社会舆论,是指舆论主体对舆论对象所表明的共同意见。它是一种社会的共同意识,并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