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组原因未明的脑炎,散发于全国各地区,受累人数超过2万,1976年被命名为"散发性脑炎"。病前相关事件暴露率:服咪唑类驱虫药47.2%,病毒感染22.8%,毒物接触5.7%,精神刺激4.9%。针对该初步分析结果,正确的说法是() 驱虫药、病毒感染、毒物接触和精神刺激是散发性脑炎的充分病因组。 不能获得病因线索,因为没有一种因素是所有患者共有的。 可以获得病因结论,因为服咪唑类驱虫的暴露率最高,所以服咪唑类驱虫药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 提示服咪唑类驱虫药可能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但还需要分析性研究加以验证。 "散发性脑炎"与精神刺激无关。
在下列颅内动脉出血的原因中,再出血风险由高到低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先天静脉发育异常(DVA.,海绵状血管畸形。 高血压(HTN),CAA,颅内动脉瘤。 动静脉血管畸形(AVM),DVA,CAA。 CAA,HTN,DVA。 海绵状血管畸形,DVA,HTN。
下列对京门穴描述正确的是() 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 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的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第12肋骨游离端下方。 是小肠经的募穴。 以上都不对。
下列哪项颈椎牵引适合与其他物理治疗同时进行() 卧位器械牵引。 卧位手法牵引。 坐位枕颌带牵引。 坐位手法牵引。 牵引带牵引。
下列有关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牵引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体位、重量及时间。 开始时可以是小重量、短时间,逐渐增加重量和延长时间。 开始时可以是小重量、长时间,逐渐增加重量。 坐位牵引结束时,先取下牵引套,静坐片刻,再缓慢转动颈部,然后站起来。 如果牵引中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或症状加重,应即刻终止牵引,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骨折功能复位的标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