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811艺术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印象派
【答案】印象派,又称“印象主义”,是19世纪60~90年代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代表作有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印象主义画家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此外,印象主义的巨大潮流还波及到音乐、文学、摄影、电影等领域,均取得了巨大发展。
2. 艺术生产
【答案】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 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3.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答案】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艺术的发展。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和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等内容。
4. 席勒《美育书简》
【答案】《美育书简》是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又被译为《审美教育书简》,该书是1793~1794年作者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1795年经整理出版。第一次在人类教育史上提出“审美教育”概念,其根本日标是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德、智、体、美各有其功能不可相互替代。《审美书简》对促进美育理沦的完善,以及从历史的高度去全面阐释教育问题都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深刻地阐述了作为人的生存范畴的美和美育的现代性意义,弘扬了人性中的感性本质,批判了近代人性的分裂和异化,是一种审美现代性意义上的思考。
5. 写实
【答案】写实,又称“写实性”,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写实性表现为:①忠实于生活本来面貌,把描绘的目光集中在普
通人身上。正如别林斯基所指出的,现实主义文学要“忠实于生活的现实性的一切细节、颜色和浓淡色度”,因此,“它的显著特色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如油画《打石工》、话剧《茶馆》、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等,都是根据现实生活塑造的,都以生活的本来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达到了合乎生活本来面貌的真实性。②艺术家依照现实本身的逻辑真实地描绘现实,“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不相符合”,占支配地位的是生活本身的逻辑而不是作者的喜好和愿望。代表作家作品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羊脂球》等。
6. 审美直觉
【答案】审美直觉是一种瞬间领悟能力。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所具有的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这种能力就是审美直觉。审美直觉体现为对形式美的敏锐感受和对审美意蕴的瞬间领悟的浑然一体,具有整体性、直观性、自然性等特征。
7. 艺术心理定势
【答案】艺术心理定势是指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者形成的习惯一时和习惯无意识。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也就是长期反复运用的艺术知识、审美观念、创作经验和世界观等形成了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作为主体的既定心理态势,对以后进行的艺术活动发挥着充分准备和预先指向的作用。
8. 自然主义
【答案】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文艺创作思潮。自然主义以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泰纳的实证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其本质在于表面地描绘现实的个别现象,轻视艺术的概括,拒绝对所描绘的事物作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和美学的评价。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
9. 风格即人
【答案】“风格即人”是18世纪中期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艺术风格是从作品中剥去不属于艺术家本人的东西,剥去和其他人一样的东西之后的剩余物和内核,即风格就是人本身,在此指出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有什么样的个性就有什么样的风格,个性决定风格。
10.综艺脱口秀
【答案】综艺脱口秀是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脱口秀”一词是从英语词组“talk show”音译而来的,“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最早出现在美国《Tonight
show 》。脱口秀节目一般都有一列嘉宾席,通常由有学问的或者对节目的特定问题有特殊经验的人组成。我国内地第一档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于2004年在东方卫视播出,其余著名的综艺脱口秀节目有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天津卫视《今夜有戏》等。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
【答案】(1)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内涵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理想的变化,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①“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绝不是干巴巴地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
②“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③“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艺术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
12.何为表现艺术? 试举例说明。
【答案】(1)表现艺术的内涵
表现艺术是发展于印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中的一个独立的艺术派别。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拟写,因此往往表现对现实的抽象化。表现艺术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法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后来发展到艺术的各个领域,包括音乐、舞蹈、绘画、杂技、抒情诗、建筑与园林等。
(2)表现主义绘画
①表现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
表现主义绘画崇尚鲜艳的颜色、扭曲的形式和绘画技巧上的漫不经心、平面。一般地说这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