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艺术学院871艺术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堂乐歌

【答案】学堂乐歌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也有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兴起于清末,这时随着“新学”的举办,在新式学堂里开设唱歌课蔚然成风。这种在学堂中传唱的填词或自创歌曲,即成为学堂乐歌。

2. 包豪斯

【答案】包豪斯是1919年德国创办的一所设计学院,它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设计学院,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家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学院在教学思想上强调集体工作方一式,强调标准化,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试图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艺术与技术双重才能的设计人才。包豪斯学院在建筑设计乃至整个工业设计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 风格即人

【答案】“风格即人”是18世纪中期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艺术风格是从作品中剥去不属于艺术家本人的东西,剥去和其他人一样的东西之后的剩余物和内核,即风格就是人本身,在此指出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有什么样的个性就有什么样的风格,个性决定风格。

4. 抽象

【答案】抽象是指在思维中抽取事物的本质、规律而扬弃具体的现象和感性形式,是理论体系上的“抽象”而不是抽象艺术的“抽象”。“抽象艺术”作为一种风格和流派是为了与历史上的再现性、描绘性艺术有所区别,实际上都是具有视觉形式的艺术形象。“抽象”是指对作品的形状、颜色等作概括化、几何化、主观化处理的方法或结果。

5. “寓教于乐”

【答案】“寓教于乐”是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寓教于乐”认为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艺术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教”是日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艺术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

“寓教于乐”同时也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活动中所包含的普遍性的真、善、美,必须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感性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艺术作品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的美的融合与统

一。“寓教于乐”思想对18世纪启蒙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

6. 灵感

【答案】灵感是创造活动中的特殊思维形式。灵感是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灵感的产生建立在平时艰苦思考的积累卜,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稍纵即逝等特点。历史上灵感曾经被神秘化,但灵感是有客观规律和物质现实基础的。

二、简答题

7. 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案】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由用笔、用墨、结构、章法、韵律、风格等构成,主要表现为:

(1)“用笔”,它是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生的效果。

(2)“用墨”,它是指墨的着色程度,如浓淡、枯润等,使墨色富有变化。

(3)“结构”,它是指字的结构以及每个字的大小、疏密、斜正等,需要精心考虑,呼应对比,恰到好处。

(4)“章法”,它是指作品的总体布局,即整幅字在行次布局中应当错综变化,疏密相宜,苦心经营,具有节奏和气势,从而体现出整幅作品内在的神韵。

(5)“韵律”,它是指笔画和线条的动静、起伏、枯润等变化。

(6)“风格”,它是指作品整体的艺术特征,以及山此表现出来的书法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它是由用笔、用墨、结构、章法、韵律等共同形成的艺术效果。

8. 试述艺术流派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案】艺术流派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具体表现为:

(1)要有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群体

一般来说,这个艺术家群体中必须有一两个有威望、有成就的优秀艺术家为代表和核心,周围再结集一批他们的追随者、志同道合者。

(2)艺术家群体要有基本相同的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审美主张、创作原则等

思想倾向的进步与否,艺术见解、审美主张的相近与否,是艺术家群体结合的思想基础。此外,创作原则的一致性也很重要,它往往决定艺术风格的相近,而风格相近是形成艺术流派最主要的标志。

(3)艺术家群体要有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艺术实践、艺术作品

艺术流派必须以实实在在的艺术实践和作品为基础,缺乏众所公认的、有质量、有影响的艺

术实践和作品,这种流派是空有虚名、绝无生命力的。只有理论主张而缺乏创作成就的“流派”,不会有生命力,反之,即使理论主张方面比较薄弱,但在艺术成就上十分突出,那么人们仍然会把它们视作流派,并代替艺术家本人,为他们总结艺术经验。

9. 简述艺术欣赏的具体过程。

【答案】(1)艺术欣赏的含义及性质

艺术欣赏是一种最主要的、参与人数最多的艺术接受方式,也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一式如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①艺术欣赏首先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包括对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认识、理解,也包括对作品的题材意义、主题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更在于通过作品深入认识和理解广大的现实世界。

②艺术欣赏总是通过感性的形式和形象来理解和把握真理,而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和范畴。 ③艺术欣赏是一种非反思性的审美认识活动,是饱含情感、想象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2)艺术欣赏的过程

①直觉与感知

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己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②体验与想象

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

③理解与创造

理解既包括对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

10.艺术鉴赏中审美直觉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审美直觉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一种不假思索的直接迅捷的把握,体现为对形式美的敏锐感受和对审美意蕴的瞬间领悟的浑然一体。艺术鉴赏中审美直觉的特点主要有:

(1)审美直觉是整体而非分解的。它不同于科学认知,不是将对象剖析分解为各种组成要素,而是将鉴赏对象始终作为一个感性有机整体来对待。

(2)审美直觉是直观而非逻辑的。它在主体与对象接触时直接发生作用,排除逻辑推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