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5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我国特派记者的发展历史。
【答案】特派记者在我国己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具体情况如下:
(1)我国不少著名记者,在他们的新闻生涯中,都有过当特派记者的经历。1916年,邵飘萍受上海《申报》派遣驻京,身份就是特派记者,给《申报》发专电,写通讯。范长江1935年至1936年间写了大量的西北通讯,后结集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轰动全国。
(2)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的报纸已设有特派员或特派记者。延安出版的《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汉口、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都曾有特派记者发表通讯。《新华日报》特派员或特派战地记者写的通讯,在国民党统治区独树一帜。
(3)1946年4月,解放日报社、新华社制定了一个关于编辑、记者的任用、培养、提拔等的暂行办法,办法根据新闻干部对宣传政策的理解执政水平、新闻业务的熟练程度和历史贡献,将编辑记者分为:编辑、助理编辑、实习编辑,特派记者、记者、实习记者。
(4)1946年9月,新华社总社公布了《特派记者工作条例》(草案),并任命了第一批特派记者,分赴各地采访。同年11月,总社又增聘华山、刘白羽、李普等为特派记者,分别到指定地区从事采访工作。
(5)新中国建立初期,一些报纸也有特派记者之设。例如,《人民日报》上的一些通讯就是以特派记者名义发表的。
(6)1950年6月美国侵朝战争爆发后,人民日报首先派出记者写的通讯,是以“本报特派朝鲜战地记者”名义发表的。
(7)朝鲜战争结束后,以“特派记者”名义写的通讯在报纸上不多见了,“本报记者”成了普遍的称呼。
(8)近些年,“特派记者“又在一些报纸上亮相。1996年七八月间,美国亚特兰大举行26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单位派出100多名记者前往采访,“特派记者”又在一些报纸上亮相。其中有些新闻单位就公开宣称某某为“本报特派记者”。
2. 简述记者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答案】道德要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来维系。新闻记者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个体行为的方式从事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