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2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采访中怎样处理新闻线索?

【答案】记者在采访中首先要善于搜集和寻找各种新闻线索,来源有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各种会议、简报; 记者的耳闻目睹; 日常情况的积累; 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互联网等。得到新闻线索后也要注意妥善处理。

(1)注重验证,不硬要顺藤摸瓜。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常常仅是事物的表象和假象,有时也因记者采访迟缓了,新闻事实原先的信息和信号己“变质”,以致被记者的采访实践所否定。因此,新闻线索只能是驱使记者去采访的引子或向导,记者以此可以也应该去顺藤摸瓜。但究竟有“瓜”瓜”还是“坏瓜”,则一定要靠实践去验证,千万不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硬性要摸出个“无“瓜”,是“好瓜”来。

(2)尊重规律,不要拔菌助长。新闻事实的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过程和规律,记者要尊重这个规律。当新闻事实还处于不成熟、不丰满阶段时,不要拔苗助长,或采用某种“催生术”,自欺欺人地将新闻线索当作新闻事实去报道。

(3)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新闻工作的规律告诉我们,即使是有价值的大新闻也不是随便抛出去就能产生大的反响,新闻报道得讲究时宜和“火候”,要密切配合形势,要吻合人们的需要心理,要等待最佳时机来利用新闻线索。

(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当记者手头握有若干新闻线索时,必须根据各线索的成熟难易程度,予以适当处置。或是先易后难,或是先近后远,或是先采写动态性新闻后采写非动态性新闻。否则,将可能都是蜻蜓点水式的接触,肤浅模糊的认识,即使是重要的、有特别价值的新闻线索,也可能因为得不到合理的、特别的处理,产生不了清晰、深刻的认识,而作了一般化的报道。

2. 简述我党记者队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答案】(1)我党记者队伍的产生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紧接着就创办了自己的报刊。党的报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导,继承了“五四”时期《新青年》、《湘江评论》等革命报刊的优良传统,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党的报刊诞生,意味着有了党的记者,一支由党领导的记者队伍将逐步建立和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