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业技能理论题库>康复门诊题库

问题:

[单选] 下丘脑沟是()

A . 背侧丘脑和底丘脑的分界线
B . 背侧丘脑和上丘脑的分界线
C . 背侧丘脑和后丘脑的分界线
D . 背侧丘脑和下丘脑的分界线
E . 背侧丘脑和小脑的分界线

支配大腿内收肌的神经是() 股神经。 坐骨神经。 臀下神经。 髂腹下神经。 闭孔神经。 Kaposis肉瘤为哪种疾病的病变() 鼻硬结病。 艾滋病。 鼻咽癌。 鼻梅毒。 鼻麻风。 患者男,20岁,因“发热伴腹痛、腹泻3d”来诊。排粪10余次/d,初为稀粪,后为黏液脓血粪,伴里急后重。粪常规:RBC5~10/HP,WBC20~25/HP。粪培养:志贺菌生长,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头孢曲松钠中度敏感。该患者病情迁延,病程超过2个月,其肠道病理改变的特点是() A.直肠和乙状结肠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水肿和肠壁增厚,肠黏膜溃疡不断形成和修复,导致瘢痕和息肉形成。 盲肠和升结肠有散在深溃疡,周围有红晕,肠黏膜大多正常。 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轻微,仅可见充血水肿。 病变位于结肠黏膜层,有浅溃疡、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 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解毒的毒物与此酶系的诱导剂联合作用,此毒物的毒性效应() 减弱。 增强。 无变化。 持续时间缩短。 潜伏期延长。 患者男,20岁,因“发热伴腹痛、腹泻3d”来诊。排粪10余次/d,初为稀粪,后为黏液脓血粪,伴里急后重。粪常规:RBC5~10/HP,WBC20~25/HP。患者被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其发病机制为() A.痢疾杆菌毒素对结肠黏膜的直接损害。 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黏膜固有层,繁殖、释放毒素引起炎症溃疡。 痢疾杆菌在肠腔内大量繁殖引起肠溃疡病变。 结肠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及溃疡。 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变态反应。 下丘脑沟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