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经济学院)之政治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相对人口过剩
【答案】相对人口过剩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日规律。随着资本积累和技术的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比较起来相对减少,从而使追加资本所能吸收的劳动者人数相对减少; 新技术的采用,为广泛雇佣童工和女工提供了条件,日益把在业劳动者排挤出去; 大量破产的小生产者和中小资本家涌人无产者队伍,使劳动力的供给绝对增加,因而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即产业后备军。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之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构成了劳动力市场和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机制和条件。这是因为:第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从而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第二,过剩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各军,它绝对地隶属于资本,不仅可以随时为资本增殖的需要提供劳动力资源,而且通过劳动市场的竞争对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形成施加压力,从而把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限制在符合资本增殖需要的界限之内。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基本形式:流动过剩人口、潜在过剩人口和停滞过剩人口。
2. 虚拟经济
【答案】虚拟经济是指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依靠现代通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全球金融与证券资本市场中实现资本及各种组合金融工具的高速交易、清算与流动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的产物,是源于实体经济又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虚拟经济中的交易对象是股票、债券、外汇、可转换证券、认股权证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期货、期权等各种金融下具与组合工具。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的存在为前提,但又自成市场体系。其本质是虚拟资本以增殖为目的进行独立化运作的权益交易。虚拟经济按其资本的虚拟化程度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货币信用化。第二是实体经济产权化、证券化、票据化。第三是资产证券化。第四是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的各种金融衍生品。
3. 复杂劳动
【答案】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对称,是指经过专门培训、具有较高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本身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是较高级的劳动,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要高。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是在反复的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一定量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其中,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社会现有的平均生产条件,一定量使用价值是指一定数量的质量相同的使用价值(即商品)。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等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 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等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
5. 纯粹流通费用
【答案】由商品价值的运动引起的流通费用,即在商品买卖过程中,由商品变为货币和货币变为商品而支出的费用,是纯粹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包括用于商业簿记、邮资、通信、广告及商业职工的工资等的费用。这类费用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变化所发生的费用,它与使用价值的运动无关,纯属非生产性开支,所花费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因此,它不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对它的补偿,从现象上看,是通过商品售卖价格的加价来补偿的; 从源泉上看,是通过对价值或剩余价值的扣除而得到补偿。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纯粹流通费用所要得到的平均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6. 绝对地租
【答案】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用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在资本主义农业落后于工业的条件下,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在剥削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等量资本在农业中比在工业中能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部分较多的剩余价值不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农产品不按生产价格而按价值出售,在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存在一个差额。这一差额就以绝对地租的形式为土地所有者占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逐步提高甚至超过工业有机构成。农产品的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逐步消失。但因为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所有者总要获得一定的地租方肯出租土地。在这种情况下,绝对地租便成为农产品价值上的一个附加额,农产品价格便具有垄断价格的性质。
7. 经济制度的两种规定
【答案】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
(1)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2)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
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8. 市场规则
【答案】市场规则是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依据市场运行规律所制定的规范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等。就实质而言,市场规则就是以法律、法规和信用等形式规定或表现出来的市场行为规范和准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的规则、市场竟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仲裁规则等。市场规则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使其有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市场机制正常形成并发挥应有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原因主要有:
(1)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从一般意义上说,只要存在私有制和商品生产,就有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因为,货币出现之后,商品交换的公式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即W-W 转变为了W-G-W , 流通过程就有出现中断的可能性。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货币就不仅表现为流通手段,而且具有了支付手段的职能。信用的出现使危机出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价值的增殖是生产和交换的惟一日的,而使用价值则仅仅成了价值增殖的一种手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这个根本特征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严重冲突。
(2)对于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与竞争的外在压力相对结合,使生产具有了无限扩大的趋势,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生产的不断扩大和使用价值的大量增加,需要社会购买力的相应增加作为保证,没有社会需要的相应增加,社会再生产过程就会中断。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雇佣工人既是生产者,又是自主的消费者。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这种双重地位,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矛盾一一每个资本家在自己的工厂内部剥削工人越成功,对总体资本家而言,其商品实现越是困难,资本积累的发展使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工人阶级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占份额相对资本家阶级在不断缩小,社会则富分配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跟不上生产的能力的增长。
生产和需要的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导致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又是这一矛盾得以强制性地缓解的方一式。
10.谈谈垄断的各种类型及成因。
【答案】垄断按照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1)按照垄断主体存在的不同领域,可以把垄断区分为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
①经济垄断
经济垄断是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较强控制力或可以采取的排他险的行为。可以区分为自然垄断、技术垄断、市场垄断及由产品差别而形成的垄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