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907服装设计与工艺之服装艺术设计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制服
【答案】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一定的社会集团或阶层,在某种统一意志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制度或法规穿用的一定样式的衣服,即是制服。根据制服的社会规制力的强弱,可分为依照法律规定穿用的正式制服和根据社会集团的规章制度穿用的职业制服,如各不同工种的下作服、作业服、办公服和表现不同职业类别的职业服等。
2. 时装
【答案】时装即时髦的、时兴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流行服装,是相对于历史服装和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对定型的常规性服装而言的、变化较为明显的新颖装束,其特征是流行性和周期性。
二、简答题
3. 人造纤维是何时发明的? 其发明有什么意义?
【答案】(1)人造纤维的发明
①在没有丝的生产的欧洲,很早就有人着手研究用人工的方法来制造丝。早在1664年,英国人罗伯特·胡克的研究录《Mficrographia 》中,就有关于人造纤维的构想。
②继胡克之后,经过法国人莱奥姆尔等科学家一系列的研究,1884年,法国人查尔东耐才成功地使人造纤维工业化。
③1890年,法国人迪斯派西斯发明了铜氨人造丝;
④1892年,英国人克罗斯和比万发明了粘胶人造丝;
⑤1894年,克罗斯和比万又发明了醋酷纤维。
⑥合成纤维的问世,是人造纤维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质的突破。1938年美国的杜邦公司把卡罗塞斯发明的聚酞胺纤维命名为尼龙,公布于世,并随即投入大量生产。其实,合成纤维早在1931年就己被德国的I.G 公司研制成功。
(2)意义
①天然纤维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而化学纤维来自于煤、石油、石灰石、木材等普遍的原料,通过化学合成,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即可以生产。
②因不受自然条件限制,所以价格比较稳定,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量的提高,可不断地降低成本。
③根据其原料的特性和纺织方法,纤维的长度、粗细可以变化,可以按照需要制造出名目繁多的花色品种。
④从生产方面看,通过研究纤维的细微构造,带来了性能上的进步和完善。从用途方面看,人造纤维己经摆脱了从属于天然纤维或代替天然纤维的角色,而进入自己独有的境地。
4. 人类大约什么时候开始穿衣?
【答案】(1)继猿人之后,出现了“旧人”,即发现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尼安德特河流域附近的洞穴中的尼安德特人,距今约10万~5万年前,当时正值第四纪冰河期。
①开始把作为食物捕获来的兽皮包裹在身上御寒。至此,人类发明用来御寒的衣物。②最简单的、最初的衣物,大概是像斗篷似的裹在身上的未经处理的兽皮。
③毛皮的内侧大概也涂了颜色。这种色彩的使用,是向身体装饰发展的起点。
(2)在距今约4万~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克罗马农人。他们被称为“新人”,其文化远远超过了旧人的尼安德特人,因之也被称为“智人”。
①石器、骨角器道具进步,衣生活发达起来,毛皮衣料的调制、制作和着装都发达到一定的程度。
②发明了制作皮革衣物用的刮刀和裁断器具,雕刻鹿角和象牙用的尖利的刀具、骨针等。 ③把鱼骨、兽骨和兽牙用皮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当装饰用,还用雕刻刀雕刻象牙做成手镯,用着色的串珠来装饰衣服。
(3)在我国,距今5万~6万年前,正值大理冰期之际,当时我国的旧石器文化己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中国人己从直立原人、智人演化到现代人阶段,石器工具已有了极大发展,这大大促进了渔猎采集生活的进步,使获取食物更为容易。因此,人们能有闲暇时间制作各种装饰品来妆扮自己。
①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出土穿孔的骨针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第一枚骨针。
②河北原阳虎头梁遗址曾出土穿孔的贝壳、钻孔石珠、鸵鸟蛋壳和鸟骨制作的扁珠。
③到距今2.5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时一期,人们已用骨针缝制兽皮的衣服,并用兽牙、骨管、石珠等作成串饰。
总之,远古时代的实证资料虽然还不太充分,但可以推断,大约在50万~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穿用衣物。到距今5万~2.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穿用衣物己经相当发达。这一点现在己经确信无疑。
5. 服装表演有哪些形式和种类,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1)服装表演的形式①高级时装设计师的作品发表会; ②设计师为表现设计才华,提高自己的声誉而举办的一些主题性作品展示活动; ③成衣厂家为向零售商或一般顾客介绍自己的产品而举办的服装表演; ④流行趋势发布会; ⑤以发现和培养设计人才为目的的服装表演; ⑥娱乐性的服装表演。
(2)服装表演的目的①争取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以促进新产品的畅销; ②获得厂家或商家更多的定单; ③提高设计师或企业的声誉和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树立设计师或企业的社会形象等。
6. 防寒服是如何防寒的?
【答案】人体体热的失散,95%是由皮肤表而进行的,从体表向衣物表面散失热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其中主要靠热传导来放热。从衣物表面向外界放热主要靠热对流,但也伴随着传导和辐射。因此,对于外界的寒冷,为了能有效地保温,就要尽量使从体表通过衣物层向外界放散的热贯流缩小,其结果,衣物表面温度变低,与外界气温的温度差缩小,向外界的热传达也随之变小,而衣物里面的温度很少被降低,从而保持了正常的皮肤温度。由此可见,防寒的效果,主要是通过降低衣物层的热传导来实现的。衣物层的热传导是由衣料的原料纤维的热传导度和混合在其中的空气的热传导度来决定的。
7.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服装卜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案】科学技术的发达对服装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古今中外,生产衣料的每一种技术革新,每一种新面料的问世,都给服装开拓一条新的变化途径。如在我国古代提花机的发明,使当时的服装衣料大为改观。西欧近代的产业革命,使衣料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服装的大变革。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新的面料不断问世,这使服装的流行速度急剧加快,变化之大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