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61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文前按语
【答案】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是最常用的按语形式。它居于文章或报道之前,常以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的字体排版。在三种按语形式中,地位最为重要,编排位置最突出、显著。写作要求言简意赅,常使用论断性语言,不必重复叙述新闻中的事实,也无需组织论证,只要直接、鲜明地提出论断即可。文前按语不要拟标题,也不宜署名。
2. 带音响评论
【答案】带音响评论是指把音响引进广播评论的尝试,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沦形式。有的电台在播出这类评论时,又称“录音评论”、“录音述评”。伴随着事物或事件的音响,往往是事实的组成部分或表现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发挥类似事实的作用,成为评论的“由头”或论据。恰当运用音响,等于给广播评论添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说理手段。
3. 调查性评论
【答案】调查性评论是指所评论的对象并不来自媒体已有的报道,而是作者在深入调查之后,根据调查所得的内容,边公布调查的结果边进行评论。调查性评论,是基于调查研究后进行的评论,其最为根本的要求便在于作者应当身体力行进行社会问题发现,再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阐述有益的主张和进步的见识。
4. 电视述评
【答案】电视述评是述评这种融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杂交品种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虽然在篇幅上述多于评,但述是手段,评是目的。在夹叙夹议、述评结合中,以评驭述,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电视述评与报纸、广播述评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特殊的表现手段。它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述评,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形式。
5. 专栏小言论
【答案】专栏小言论,又称新闻小言论,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化言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专栏小言论也随着新闻改革的发展而兴起。
6. 宣传价值
【答案】宣传价值是指新闻评论发表后对社会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即指我们常说的社会效果。评论是一种有形意见的表达,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文章一发表即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7. 系列报道
【答案】系列报道是指对在一个较短时间内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重要的相关问题或一个重大问题的几个侧面,分为若干各自独立又有机结合的篇章加以报道的形式。选好主题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关键,它不仅要统帅所有的材料,还要统帅各个独立篇章的中心思想,使它们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占有大量材料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基础。安排系列顺序时应注意各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有利于发挥其强势。系列报道不仅仅简单报告事件的现状、变动和结果,而且还需透过现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是一种有较强指导性的报道形式。
8. 思想评论
【答案】思想评论,是媒体上常见的一种署名评论形式,又称“思想杂谈”、“思想纵横”、“每周评论”,它往往就某一社会现象、社会倾向、社会思潮等进行评价,注重思想指导、解惑释疑、旨在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由于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严密的逻辑性、浓厚的论理性,加上论点、论据、论证比较完整,有比较浓厚的理论色彩,因而更接近于政论,也是一种政论性文章。
9. 电视专题评论
【答案】电视专题评论,又称电视评论片,是指报道类纪实型的电视专题片,是电视深度报道最常用的节目形态。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较强,反映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明显纪实风格,不允许外加虚假操作。但同时讲究艺术性。电视新闻专题片与电视新闻一样,强调报道词与画面的有机组合,是“双主体”的并重关系。
10.贴近生活
【答案】贴近生活,是指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人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
11.编者按
【答案】编者按语是指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其显著特点是“立片言以居要”,目的在于画龙点睛,把新闻报道或文章中最精彩的、结沦性的意见点出来,以引起读者注意,提高宣传效果,常常被人们称为阅读报刊的“导游”。
12.军事评论
【答案】军事评论是指对战争中的战局、战场、战役、战斗和非战时期的防务战略、战备、军事演习等军事形势或军事行动进行的评论和分析,其形式包括社论、述评、观察家文章、军事发言人谈话、新闻分析等多种体裁。
二、简答题
13.说说你读了下面《“凡人”毛岸青》这篇评论的体会,并从文章角度、立意、情感、表达等方面整理成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短文。
“凡人”毛岸青
毛岸青离世了。至此,人们方才惊觉,对这位伟人的儿子竟有些陌生。陌生到不知他长得什么样子,不知他生前在做什么事情,不知他经历的是怎样的一生。许多人甚至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去多关注他一些、多留意他一些呢?
如许陌生,却在不经意间映衬出毛岸青朴实低调、默默奉献的一生。他只做不说,勤于干事,不尚张扬,人们又从何了解? 他只是偶尔和妻子邵华谈工作上的事,直到晚年,邵华自己去收集,才知他翻译出版的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有10多部,写过不少重要文章……
在得知毛岸青逝世的消息后,一位熟悉他的老红军这样动情地说“:岸青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做了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埋头工作,是个埋头英雄,真还是个好人! ”
这些天,人们在读,在看,在听,以了解毛岸青的一切。遥想他苦难的童年; 怀想他化名“杨永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到黑龙江克山县参加土改试点; 重读他撰写的众多文章、译著; 获知晚年的他依然关』自国家大事,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多次和妻儿重走长征路; 想象他怎样地坚持读书、作词、谱曲,虽长期与疾病作斗争,却始终保持顽强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越了解就越敬佩,越了解就越受教育,越了解就越思念。他的故友故知在撰文拟诗写挽联,不相识的人也自发来到他的灵堂吊唁,更多的人在网上发帖撰文纪念,盛赞他“不愧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儿子”。
有网友这样留言“:三十年前您父亲的离去使我们悲痛不已,三十年后您的离去同样令人悲痛。您的逝世再一次使我们更加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光辉思想永放光芒。而他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诲同样是多么令人崇敬,您是践行他老人家教诲的典范。您是一个凡人,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儿子。”
“毛岸青的凡人一生,尽管没有其兄长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为朝鲜人民捐躯的壮举,没有一些人在政坛叱咤风百般的豪情,但同样在社会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
有人这样撰文沉思:毛岸青一生中受了那么多的痛苦磨难,却没有去写传记。他作为伟人之后,不去风风光光亮相,不去媒体上凑热闹,不去向人们传递什么,只是按照他的父亲毛泽东的家训,默默走完人生历程。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显现出一代伟人之后的高风亮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