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814专业综合考试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区
【答案】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 非干扰性研究
【答案】非干扰性研究是不接触研究对象的研究技术,工作对象不受研究过程和场景的影响而变化是其根本特征。主要包括三个类型,即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或比较分析、内容分析。
3. 社会工作者
【答案】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4. 社会救助
【答案】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
者的基本权益。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5. 倡导者
【答案】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的行为,并对他们进行指导从而使其取得成功。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6. 女权主义
【答案】女权主义理论是一种与激进人文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工作理论,主要植根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妇女运动。它主要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抑,认为女性所遭遇到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性别压制的结果,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探索并消除社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造成的女性痛苦,促使她们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7.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
【答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如下:(1)服务对象利益优先:要尽量保护和发展服务对象的权益,这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区别于其他专业伦理的最重要特点; (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3)约束和鼓励并重; (4)权威性。
8. 认知理论
【答案】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二、简答题
9. 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
【答案】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以及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不同的材质需要不同的加工方法。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我们需要借鉴与创新,对于中国占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和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我们需要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发展。
(1)借鉴与创新
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用以发展我们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吸收和借鉴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改造、创新工作,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和内容。
(2)批判与继承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也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要批判其封建性的形式,继承其爱人助人的内容。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代中国,爱人助人的内容一定要比古代中国更宽广。
(3)综合与发展
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二部分文化中都包含着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内容。我们要把它们的共性提炼出来,进行综合,使之成为统一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10.简述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答案】小组工作的理论研究者提出,小组是一个有生命的发展周期,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过程。由卡兰德等人提出的小组发展阶段模式是众多的发展阶段理论中最为流行的一种。
(1)阶段I —前属期阶段
这是小组的开始。小组成员刚刚开始进入小组,处于矛盾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在这时可通过组织一些有助于成员们相互了解的项目,帮助他们成为熟人,但成员之间还比较难以合作。
(2)阶段II —权力和控制期
成员们与其他人慢慢熟悉之后,开始发现在小组中如何得到安全感和回报,将试着通过权力竞争与控制的过程,认识和确立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成员间的互相影响增大,会形成小组成员在小组中不同的角色、地位、关系,并形成小组组织的初步结构。
(3)阶段III —亲密期
这个阶段,小组成员开始更为亲密了。成员们开始公开地比较小组生活与家庭生活,会出现同胞式的竟争,也会发生从家庭成员到小组成员的移情,同时开始意识和承认小组的经验在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思考小组的目标。
(4)阶段Ⅳ—分辨期(差异期)
这是形成良好小组的时期。小组成员彼此熟识和聚合,能接纳其他成员的个性、实力、态度和需要,对小组有较高的认同。家庭式的情感减弱,小组的规范和标准成为行为的参考。成员们更联合、更客观、更合作,以至能提出更现实的建议或计划,并实施大型的方案、项目。
(5)阶段V —分离期
这个阶段小组进行到终结并且小组目标己经实现。成员们面临分离,开始在其他地方寻找新资源以满足他们自己社会的、娱乐性的和职业性的需要。在转移和打破己经建立的成员间的默契关系中会出现许多焦虑,如内聚、反对小组解散、情绪反复、逃避现实等。
11.简述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
【答案】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具有专业性、改良性、操作性、客观性等特点。
(1)社会工作理论的专业性
所谓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专业性,是指这些理论、知识体系对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具有独占性和专门性。这是社会工作取得社会认可与专业权威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工作者取得专家权的主要依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