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北京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是( )。
A. 天安门、太和殿、景山
B. 前门、天安门、太和殿
C.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 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答案】D
【解析】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明清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进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出现于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强烈,形成第一处高潮。进入天安门后,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的空间,顿为收敛。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威猛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成横向广庭,舒展开阔。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2. 下列哪种民居采用了木构抬梁的住宅构筑类型?( )
A. 壮族干阑式住宅
B. 新疆阿以旺
C. 福建客家土楼
D. 北京四合院
【答案】D
【解析】A 项,壮族干阑采用穿斗式住宅构筑类型。B 项,新疆阿以旺为生土做法。C 项,福建土楼采用穿斗、版筑法土木混合建筑类型,土楼在建筑局部、单层祠堂等采用抬梁做法。D 项,北京四合院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的住宅构筑类型。
3. 江南乡村村头理景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是( )。
A. 江苏吴县东山村
B. 安徽歙县棠樾村
C. 安徽歙县唐模村
D. 江西婺源理坑村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国建筑史》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结尾所述:“唐模是江南村头理景最具代表性的遗例之一,它的内容多样,人工构筑与自然地形结合得非常巧妙,创造出了一种私家园林所不具备的田园风光之关”。因此,江南乡村村头理景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是安徽歙县唐模村。
4. 我国古代在建城选址上的首要原则是( )。
A. 具备“天人合一”的理想景观模式
B. 具备交通优势
C. 具备良好的防卫性
D. 具备方便的用水及防涝条件
【答案】D
【解析】古人在建城选址时,历代都重视解决水源问题,因为城市用水对于一个几十万至100万以上人口的都城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关于城市的排水问题,历代实践和记载也体现其建设的重要性。如清世袭承揽沟渠疏浚的董姓承包商“沟董”,即绘有北京内城沟渠图。
5. 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倒座”通常用作( )。
A. 客房、仆人住所、厕所
B. 厨房、杂用间、仆人住所
C. 客房、书塾、厨房、仆人住所
D. 客房、书塾、杂用间、仆人住所
【答案】D
【解析】倒座房,又称倒坐房,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与正房相对坐南朝北的房子,因此又称南房。倒座房是整个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因其门窗都向北,采光不好,因此一般作为客房或者下人居住的房屋。其最东为私塾,最西为厕所,其间的房子一般为佣人居住。
6. 图示民居建筑从左到右分别位于( )。
A. 河南、安徽、云南
B. 陕西、浙江、贵州
C. 河北、安徽、云南
D. 河南、浙江、贵州
【答案】A
【解析】图片内容从左到右分别为:河南窑洞地坑院场景;安徽宏村徽派建筑;梁思成版《中国建筑史》中的插图,拍摄于云南丽江古城。
7. 《园冶》一书的作者是( )。
A. 李渔
B. 计成
C. 张涟
D. 戈裕良
【答案】B
【解析】B 项,计成,明末清初江南苏州一带造园匠人,字无否,著作为中国古代最为系统的园林著作《园冶》一书,又称《园牧》——视其为园艺教科书的日本国将其翻译为《夺天工》,至清末重新被国人发现,复又引入中国。A 项,李渔为计成同一时期戏剧艺术家,尤擅叠石,活跃于明江南和北京地区,著有含有家具、起居内容的戏剧理论著作《闲情偶寄》(又称《一家言》等,其人又称李笠翁);C 项,张涟,中国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擅长叠山。字(或号)南垣。松江华亭人,后迁嘉兴,又称嘉兴人;D 项,戈裕良,出生于武进县城(今常州市)东门,字立
三。家境清寒,年少时即帮人造园叠山。“奇石胸中百万堆,时时出手见心裁”。这是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对戈裕良的称誉。
8. 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的两大特征是( )。
A. 使用当地材料、适应当地气候
B. 农耕生产的生活方式、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C. 以适应地缘展开生活方式,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生存纽带
D. 以风水选址、以伦理组织
【答案】C
【解析】乡村聚落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包括所有的村庄和拥有少量工业企业及商业服务设施,但未达到建制镇标准的乡村集镇。由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展的延续性,一直存有早期聚落的两大特征:①以适应地缘(如当地的地理、气候、风土等)展开生活方式;②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生存纽带。
9. 下列哪座城市是以其独特的不规则城市布局在中国都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 )
A. 唐长安
B. 明南京
C. 明清北京
D. 宋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