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经济人”的精神之旅:论笛福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清教伦理、个人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

关键词:鲁滨逊,自省,清教伦理,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精神之旅

  摘要

十八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以其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为世界各国读者所熟知,但大多数普通读者把该小说看作有趣的冒险故事,而评论者往往看重鲁滨逊所体现的“资产主义上升阶段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却普遍忽略小说中占有相当篇幅的宗教、精神、道德层面的内容。本论文认为,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生动地展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作为个体的现代“经济人”对物质利益的追逐与其精神层面的需要这对矛盾之间的冲突、平衡乃至结合;而只有在精神纬度的烛照之下个人才能以健康的人格建成适宜的物质经济文明。因此,鲁滨逊的人间漂流记同时也是他的“天路历程”:精神信仰不仅使他身处荒岛仍心智健全,而且也助他通过反省达到对自我的更深认知,并学习在“边界”之内进行“经济建设”。现代工业文明开始于十八世纪的英国;而笛福在其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所演绎的个人的精神需要与膨胀的物欲之间的矛盾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鲜活的时代性和借鉴意义。本文尝试从独特的角度对笛福小说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笛福研究、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研究相关领域的空白。 本论文的分析主要使用文本细读的基本方法,采用了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等文论角度,并特别借鉴了马克思·韦伯的社学会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清教伦理与个人主义兴起的历史人文思潮背景,阐释了鲁滨逊作为“经济人”独特的精神之旅,及其经济个人主义与清教伦理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融合。本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清教伦理与个人主义兴起、及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背景,分析了作为“浪子”的鲁滨逊如何在无止境的欲望的驱动下犯下“悖父”的“原罪”,开始了冒险之旅, 并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揭示了鲁滨逊性格中经济个人主义的一面,及其如何被“物欲”奴役,屡陷困境。第二,三部分是全文重点,阐述了荒岛上的鲁滨逊如何完成了精神的朝圣之旅,通过对自省走向人格的健全,并实现精神生活与物质经济活动之间的动态平衡。笛福以作家特有的敏锐和良知,描绘了现代个体的欲望、挣扎、生存压力、孤独,及精神升华与自我超越,对我们当代中国读者对自身生存境况和发展问题的反思格外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