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的最早记载见于() 《灵枢·痈疽》。 《素问·生气通天论》。 《中藏经》。 《外科正宗》。 《刘涓子鬼遗方》。
患者,女,30岁。烦热干渴,头痛,牙痛,牙龈出血,舌红苔黄而干。治疗应首选() 龙胆泻肝汤。 泻白散。 白虎汤。 玉女煎。 左金丸。
结合酶() 核糖核酸酶。 脲酶。 胃蛋白酶。 酯酶。 己糖激酶。
虚火牙痛除取合谷、下关、颊车外,还应配()。 外夫、风池。 内庭、少海。 太溪、行间。 二间、足三里。 太冲、内庭。
患儿男,2岁8个月,因“多饮、多尿和头部肿物1个月”来诊。查体:T36.3℃;左侧颅顶部可触及2个如钱币大小包块,右眼球略突出,眼裂不能完全闭合;肝肋下2cm,脾肋下1cm。实验室检查:Hb110g/L,RBC3.4×1012/L,WBC9.9×109/L,PLT100×109/L;CRP15mg/L。临床诊断首先应考虑() A.1型糖尿病合并头皮感染。 甲状腺性突眼。 眶蜂窝织炎。 垂体性尿崩症。 韩-薛-柯病(HSC.。
附骨疽患者多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