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汉语基础知识复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汉语基础知识复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 2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汉语基础知识复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 9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汉语基础知识复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 16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汉语基础知识复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 22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汉语基础知识复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 28
一、名词解释
1. 双关
【答案】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其基本类型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又称谐声双关、字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 语义双关,又称意义双关、借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2. 异形词
【答案】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例如:“笔画”和“笔划”、“按语”和“案语”、“唯一”和“惟一”等等。实际的使用当中,除了书写的差异之外,它们还有使用频率的不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3. 借代
【答案】借代是一种曲婉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又称代称、代用。它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有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取代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五类:①特征、标志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②专名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③具体代抽象,即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④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
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⑤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4. 错别字
【答案】错别字是错字与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 别字又称
,指把甲字写成乙字。错别字也可简称错字,因为写“别”的也是写错的,通常所说的写“白字”
错字也包括写别字在内。
5. 短语
【答案】短语是指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短语表示一定意义,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用,多数能单说。它可以分离,中间可插入别的成分。短语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可以按照功能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 而按照结构则可以分为联合式短语、动宾式短语、偏正式短语、主谓式短语和述补式短语基本类型。
6. 通用汉字
【答案】通用汉字的范围比常用字大,它是指一个时期的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汉字信息处理所需要使用的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则是指现代所需要使用的汉字,它不包括很生僻的、专门用于古汉语的用字,也不包括专业用字。
7. 汉字的造字法
【答案】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地说,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具体来说,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指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做形声字。
二、简答题
8. 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痛快 造假 房间 革命 照明 人民 飞快
解剖 石林 开关 领袖 美好 雪白 工人
碰壁 戳穿 司令 丝毫 伟大 动静 无论
烧饼 粉饰 体验 衣服 联想 奶牛 牛奶
功用 用功 霜降 民主 民生 立春 大寒
【答案】(1)联合型:人民 解剖 开关 领袖 美好 丝毫 伟大 动静 衣服 功用
(2)偏正型:痛快 飞快 石林 雪白 工人 无论 烧饼 粉饰 体验 联想 奶牛 牛奶 民生 大寒
(3)补充型:房间 照明 戳穿
(4)动宾型:造假 革命 碰壁 司令 用功 立春
(5)主谓型:霜降 民主
9. 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经常出现“通过……使……”或“通过……”这样的句式,下面三句都用了这样的句式,请分析哪句是正确的,哪句是错误的。为什么?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艰苦环境对磨砺坚强意志的作用。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思考社会间题和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系统教学法的实践,能够帮助学员明确目标,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答案】①句是正确的,②③句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句式的特点是“通过……”的行为主体必须与“使……”的行为主体一致。一致的就是正确的,不一致的就是错误的。①句是一致的,“通过教学”“使……”的行为主题都是教师,所以可以说“通过教学,使学生……”只不过为了简洁而把主语省略了。②句、③句是不一致的,②句“通过学习”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使……”的行为主题不是学生,所以不能说“通过学习,使学生……”。同样,③句“通过实践”的行为主体是学员,而“帮助……”的主体不是学员,所以也不能说“学员通过……,能够帮助学员……”。
②句的改法有两种。一种是去掉“通过”和“学习”后边的逗号,由“学习”做主语; 另种是去掉“使”,由“学生”做主语。③句可改为“通过系统教学法的实践,学员能够明确目标……”。
10.改正下列句子中实词方面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②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村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的。
③世界稀有雉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鹧鸪近年成倍减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四川鹤鸽保护区己迫在眉睫。
④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见出更高度的深刻意义。
⑤这些女孩真是又漂亮又智慧。
⑥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⑦包装可以,但不能太包装。
⑧几乎所有的窗都明亮着不疲惫的眼。
⑨实行新的管理制度以来,优质品率由过去的百分之八十提高了百分之九十。
⑩天天的朋友站在他爸爸身边。
11○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12○陶渊明曾理想一个和平、宁静、没有矛盾斗争的极乐世界。
【答案】①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耳闻目睹”之类的词语。
②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边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正好与原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③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成倍减少”应改为“减少百分之五十”、“减少二分之一”或“减少一半”。
④“高度”是名词,句中用程度副词“更”修饰它,是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全句应改为“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见出更高层面的深刻意义”。
⑤“智慧”是名词,不能跟形容词“漂亮”并列,不能受副词“又”修饰,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应改“智慧”为“聪明”。
⑥“使用”是动词,句中让它做“分”的宾语中心,又受数量短语修饰,这是把动词误用为名词了吧,应改“使用”为“用法”。
⑦两个“包装”都是动词,后一个“包装”受程度副词修饰,又不带宾语,这是把动词误用为形容词,可在“包装”的前面加个谓宾动词“注重”,句子就通了,“太”要改为“只”就更好。
⑧“明亮”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误用为动词了,改为“几乎所有的窗户都透出明亮的灯光,像不疲惫的眼睛。”
⑨“提高了”指的是净增数,不包括底数。“提高到”指的是增加后的总数。本句指的是增加后的总数,应改“了”为“到”。
⑩“他”指代不明,是天天的朋友站在天天爸爸的身边,还是天天的朋友站在自己爸爸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