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之艺术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艺术流派

【答案】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流派的形成,有的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宣言,有自己的创作队伍和代表艺术家,如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 有的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或相似而组合在一起,如威尼斯画派; 或是被后人归总为特定的流派,如意识流文学等。

2. 大众狂欢

【答案】大众狂欢是当代中国电视文艺理论学中一种对娱乐节目的研究学说。它将当代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大众狂欢”的场面分为两种:一是以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各种类型的综合性电视文艺晚会的兴盛; 二是以娱乐受众为标榜的各种类型的游戏娱乐节目的蜂起。这些娱乐游戏类节目具备一定的大众参与性,它们一改以往综艺节目中观众的被动欣赏为主动介入,将观众拉入节目,使其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如《幸运520》、《开心辞典》、《开门大吉》等,都抛弃了用明星来拉动收视率的方式,而改用平民参与的方式来引起坐在电视机前的收视群体的共鸣感。此外,还有仿制国外“流行偶像娱乐”的节目,如《超级女声》(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湖南卫视)、《两天一夜》(四川卫视)、《我是中国星》(华娱卫视)、《梦想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等以制造平民偶像为噱头的娱乐节目。

3. 共鸣

【答案】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共鸣可以发生在不同鉴赏者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鉴赏者之间。其产生一般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艺术作品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迷人的艺术魅力; ②鉴赏者应怀有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情感与审美心态。

4. 艺术文化学

【答案】艺术文化学是一门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艺术文化学属于艺术分支学科,处于普通文化学和普通艺术学的交叉领域,它重点研究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所具有的地位、作用,以及艺术与其他文化现象如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戏剧的“三一律”模式

【答案】“三一律”是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则,指戏剧的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三者必须完整单一,每剧限写发生在一天之内、同一地点的单一情节的故事。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莫里哀。这种规则有利于剧作情节简练集中,但作为清规戒律,却束缚了戏剧的发展。18世纪以后,三一律逐步被打破。

6. 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而且是一种审美能力。在艺术鉴赏过程的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接受者能否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艺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审美态度必然带有个人的思想、人生态度,不是绝对超然的。

7. 表现说

【答案】表现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的学说,它与“模仿说”直接对立。“表现说”形成于20世纪初,创始人为意大利的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在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相互关系中,突出强调艺术家的主体决定性作用,认为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是艺术家主体生命意志的表达和外化。同时,表现说认为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而情感的表现就是直觉的表现,是与外在形式无关的心灵活动。克罗齐美学理论的核心论点就是“艺术是直觉”。克罗齐的表现说把艺术和审美作为人类一种最重要的精神活动,着力探寻艺术和审美的独特规律,这对后世美学有着重要启示。

8. 现代设计

【答案】现代设计是20世纪兴起的一门艺术学科,它研究生产技术、艺术、社会生活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如何既符合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又符合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研究怎样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生产出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新型产品。现代设计包括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和环境设计等,与现代化生产紧密结合是它的特点。

二、选择题

9. “同是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段话的作者是( )

A. 茅盾

B. 朱光潜

C. 鲁迅

D. 郭沫若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鲁迅的《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它阐明了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

行审美再创造。鉴赏主体总是根据其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加工改造、补充丰富,进行审美的再创造。因此,对于同一对象,鉴赏的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0.“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段话的作者是( ):

A. 康德

B. 黑格尔

C. 马克思

D. 宗白华

【答案】C

【解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一著名论断,阐明了美的规律是人类劳动实践的规律之一。美的规律是指“内在的尺度”,即人的目的和愿望以及人类美化规律的统一。

三、简答题

11.请结合具体的戏剧作品说明西方悲剧艺术的主要种类。

【答案】西方悲剧艺术的主要种类有:

(1)“命运悲剧”

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反映出这一历史阶段,社会力量与自然规律作为一种不可理解和不可抗拒的命运和人相对立,表现了人对自然和命运的抗争,最终因无法挣脱而导致悲剧的结局。

例如,古希腊著名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虽然俄狄浦斯竭力挣扎,仍然无法逃脱命运的摆布,最后落得“杀父娶母”、自己刺瞎双眼去四处流浪的悲剧结局,深刻反映出早期人类迈入文明门槛的艰难历程。

(2)“性格悲剧”

欧洲中世纪末出现的“性格悲剧”,反映出长期封建社会中,封建伦理制度和宗教统治与反封建的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黑暗现实的尖锐冲突。

例如,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等,表现了在欧洲中世纪封建宗教迷信长期压制下扭曲的人格。《哈姆雷特》是一出真正刻骨铭心的悲剧,全剧中主要人物几乎全部死去,体现出西方悲剧自古希腊悲剧以来,一悲到底的彻底的悲剧传统。主人公哈姆雷特虽几经挣扎,但最终仍然因性格上的缺陷而造成悲剧,反映出人物灵魂深处的斗争和激烈的内心冲突。

(3)“社会悲剧”

近现代社会出现的“社会悲剧”揭露了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罪恶,具有鲜明强烈的批判精神。例如,法国作家小仲马根据他本人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悲剧《茶花女》,以及19世纪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又名《娜拉出走》)等,均对社会偏见与世俗势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触及资本主义时代的尖锐社会矛盾,反映了个人与社会势力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