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611艺术学概论之艺术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611艺术学概论之艺术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2
2017年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611艺术学概论之艺术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13
2017年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611艺术学概论之艺术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25
2017年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611艺术学概论之艺术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34
2017年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611艺术学概论之艺术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45
一、名词解释
1. 移情
【答案】移情是指在审美或欣赏时,人们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外射到审美对象身上,且对之进行欣赏和体验,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相融合的过程。移情的概念由德国美学家菲舍尔提出,立普斯则是“移情说”最重要的代表,该学说认为人在审美过程中,把物化成人,以人度物,设身处在物的地位,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了感觉、思想、意志,从而使人与物发生同情与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物我同一的境地,产生美感。“移情说”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
2. 主观精神说
【答案】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或“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将其推向极端,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南北朝时期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艺术的本质特征。
3. “准艺术”
【答案】“准艺术”是指艺术发生的第二个阶段。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 第二阶段: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这就是艺术发生的开始,称作“准艺术”、“史前艺术”或“艺术前的艺术”; 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准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为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万年至三万年以前,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准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过渡性与发展性。
4. 通感
【答案】通感又称“移觉”,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它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例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又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
5. 审美效应
【答案】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并能陶冶欣赏者的情操,净化他们的灵魂,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6. 妙悟
【答案】妙悟是文艺美学术语。“妙”、“悟”早见于六朝文献,为当时玄学、佛家常用词汇。佛教用语时意为从迷惘状态中解脱开来,以直觉感知本体的心理过程与境界。后泛指对某一事物本质的直观领悟,或对于某一艺术意境深邃内蕴的透彻理解和评味。故严羽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7. 新古典主义音乐
【答案】新古典主义音乐是20世纪初开始盛行的一种创作思潮,它主张音乐应回归到“古典”当中去。最典型作品有斯特拉文斯基的《阿波罗》、《妖女的亲吻》、《圣诗交响曲》等。这些作品有的选自古代神话故事,有的采用中世纪宗教题材; 在音乐上力求模仿古代音乐风格,创作手法上则多运用现代技术。
8. 艺术批评
【答案】艺术批评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接受方式,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分析阐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品的得失、作品的艺术特征、作品所包含的艺术规律等问题。艺术批评建立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之上,是艺术欣赏的深化。艺术批评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问起沟通、调节、引导作用; 影响、指导艺术创作,进而影响艺术接受; 艺术批评不只对作品本身,还会对作品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调解。
9. 艺术思潮
【答案】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艺术思潮往往具有两个特征:新的艺术思想,其中包括新的创作主张、创作倾向、艺术手法及体现出的风格特色; 形成影响广泛的群体性潮流,表现为在一定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下的群体性活动。如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等。
10.艺术语言
【答案】艺术语言指艺术作品中起到表情达意作用的物质表现手段或符号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呈现方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由一定物质材料或符号体系构成,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有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艺术语言还具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 二是审美的功能。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语言具有准确、鲜明、生动、丰富、
新颖等特点。
二、简答题
11.抒情诗与叙事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抒情诗与叙事诗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
(1)二者含义不同
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叙事诗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2)二者的表现方式不同
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方式来体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融化在叙事之中。
12.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概论》?
【答案】之所以要学习《艺术概论》,原因在于:
(1)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把理论学习看做是学习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理论是实践的产物,艺术理论则是人类广泛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外艺术史说明,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音乐、舞蹈、工艺、建筑、洞窟壁画等。但理论却晚于实践,只有当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时期,才有总结实践经验的艺术理论出现。
(2)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来将艺术理论作为艺术创作实践的指导性原则
①艺术理论一旦产生就会对艺术创作实践起指导作用
任何真正的艺术创作,都是美的创造,而创造美就要遵循美的规律、艺术的规律。艺术创作中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如:艺术与现实的审美规律、主客观关系的规律、典型的规律、形象思维的规律、形式美的规律,以及继承、借鉴与创新的规律等。
②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离不开一定的艺术原则和理论
艺术理论要根据历史和现实,从古今中外大量的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中,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来,用以指导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任何艺术家,无论他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也无论他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总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来进行创作。任何成功的艺术创作、美的艺术作品,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3)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来不断发展和革新艺术理论
艺术理论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反过来又给艺术实践以指导。但艺术实践总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艺术理论也要不断发展,随艺术实践经验丰富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形成新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