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海洋大学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SMTP 协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ⅠⅡⅢⅣ. 只支持传输7比特ASCII 码内容
Ⅱ. 支持在邮件服务器之间发送邮件
Ⅲ. 支持从用户代理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
Ⅳ. 支持从邮件服务器向用户代理发送邮件
A. 仅Ⅰ、Ⅱ和Ⅲ
B. 仅Ⅰ、Ⅱ和Ⅳ
C. 仅Ⅰ、Ⅲ和Ⅳ
D. 仅Ⅱ、Ⅲ和Ⅳ
【答案】A
【解析】根据下图可知,SMTP 协议支持在邮件服务器之间发送邮件,也支持从用户代理向邮件服务器发送信息。SMTP 协议只支持传输7比特的ASCII 码内容
2. 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一般分为编译型和解释型两类,在
编译型语言的是( )。
A. 全部 B.
C.C D.
【答案】D
和C 和C 语言中,属于
3. 在采用中断I/O方式控制打印输出的情况下,CPU 和打印控制接口中的I/O端口之间交换的信息不可能是( )。
A. 打印字符
B. 主存地址
C. 设备状态
D. 控制命令
【答案】B
【解析】I/O接口的功能包括:①选址功能;②传送命令功能;③传送数据功能;④反映I/O设备工作状态功能。A 项为数据,C 项为设备状态,D 项为命令。B 项,主存地址在中断方式控制下是不需要的,因此,它不可能是CTU 和打印控制接口中的I/O端口之间交换的信息。
4. 下面关于计算机图形和图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形比图像更适合表现类似于照片和绘画之类的有真实感的画面
B. —般说来图像比图形的数据量要少一些
C. 图形比图像更容易编辑、修改
D. 图像比图形更有用
【答案】C
5. 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代变化,其中第四代是年的计算机为代表。( )
A.1946〜1957,电子管
B.1958〜1964,晶体管
C.1965〜1971,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1972〜1990,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答案】D
6. 计算机系统中的并行性是指( )。
A. 只有一个事件发生
B. 两个以上的事件不在同一时刻发生
C. 两个以上的事件不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D. 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或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答案】D
7. 流水CPU 是由一系列叫做“段”的处理线路所组成,和具有m 个并行部件的CPU 相比,一个m 段流水CPU ( )。
A. 具备同等水平的吞吐能力
B. 不具备同等水平的吞吐能力
C. 吞吐能力大于前者的吞吐能力
D. 吞吐能力小于前者的吞吐能力
【答案】A
8. 某文件占10个磁盘块,现要把该文件磁盘块逐个读入主存缓冲区,并送用户区进行分析。假
,设一个缓冲区与一个磁盘块大小相同把一个磁盘块读人缓冲区的时间为
送到用户区的时间是CPU 对一块数据进行分析的时间为
下,读人并分析完该文件的时间分别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这是一个简单的缓冲区的问题。由于缓冲区的访问是互斥的,所以对单一缓冲区,从磁盘写入和读出到用户区的操作必须串行执行,也就是要保证互斥操作。而CPU 对数据的分析与从用户区读数据也是需要互斥操作,但是CPU 分析与从磁盘写入缓冲区的操作可以并行。从本题看,由于分析所用的时间小于从磁盘写入缓冲区的时间,因此,CPU 会空闲。单缓冲区的总时间=(磁盘写入缓冲区时间+缓冲区读出时间)xlO+CPU处理最后一块数据的时间
=当采用双缓冲区时,每块缓冲区的操作也必须满足互斥操作,但是,对两块缓冲区的操作却可以并行,所以,当第一个缓冲区写满以后,磁盘紧接着写另一个缓冲区,同时,前一个已经满了的缓冲区被读出到用户区,并立即进行CPU 的数据分析。读出操作和数据分析必须互斥进行,故从时间上看,当数据被读出并分析后,恰好另一个缓冲区也写满了,可以立即进行读出数据到用户区并进行数据分析。两块缓冲区交替进行读写,直到数据分析完毕,因此,总时间=(磁盘写入缓冲区时间)×10+读出最后一块数据时间+CPU分析最后一块数据时间=
9. 设有向图G=(V ,E ), 顶点集V={V0, V1,V2, V3},
边集
,若从顶点V0开始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则可能得
到的不同遍历序列个数是( )。
A.2
B.3
C.4
D.5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知有向图的结构如图所示。深度优先遍历的特点是尽可能先对纵深方向进行搜索,所以可能得到的不同遍历序列分别是:
将缓冲区的数据传在单缓冲区和双缓冲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