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开大学文学院87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______。
【答案】赫塔·米勒。
【解析】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走》、《光年之后》、《行走界线》与《河水奔流》等。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
2. ______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答案】斯丹达尔
【解析】斯丹达尔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意大利绘画史》中,最先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在著名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了艺术必须适应时代潮流。《拉辛与莎士比亚》因此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3. 柏拉图称希腊女诗人______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答案】萨福
【解析】萨福是古希腊著名的女抒情诗人,是西方文学史上开天辟地的女诗人。一生写过不少情诗、婚歌、颂神诗、铭辞等,她的作品多为柔美婉约的渴求爱恋的情诗,并且常常为她的女弟子所作。
4.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是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
【答案】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解析】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百年孤独》是其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
5. 英国湖畔派诗人
【答案】英国湖畔派诗人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在文学
上,他们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他们主张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乡村湖畔,写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 采用人民大众的语言,做到通俗易懂,节奏上应与口语音调一致; 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强调诗人的真情实感。
6. “教育剧”
【答案】“教育剧”是叙事剧的一种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宣传、鼓动的直接产物,是布莱希特在尝试创立叙事剧初期经常采用的一种体裁。“教育剧”的主题大多表现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它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 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
7. 《十日谈》
【答案】《十日谈》是薄伽丘创作的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一部文学作品。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8. “艺术家小说”
【答案】“艺术家小说”是指以艺术家生活或创作为题材的小说。它兴起于19世纪德国小说界,是“塑造小说”或“发展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艺术家小说”旨在表现自视清高的艺术家与庸俗的市民社会之间的矛盾。如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就是作家关于艺术家问题的思考和总结,其主人公是音乐家。它们多采用现代派艺术手法来进行创作。
三、简答题
9. 摩西形象分析。
【答案】对摩西形象的简要分析:
(1)摩西性格的发展过程
摩西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主要是由摩西身份的变化所导致的:从一个普通的受欺压的以色列人,到被选为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并夺取自己领土的民族首领,在这漫长的几十年中,摩西也开始从一个只关注自己的安危、寻求稳定生活的普通人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严厉而又处处关怀自己同胞的合格首领。
(2)父亲与儿子——摩西与上帝的关系
摩西作为“以色列的解救者”——上帝长子的代表,与上帝的关系必然也具有长子对父亲的那种早期的疏远以及后来的和解和敬爱,而父亲的权威地位决定了长子的命运。在出埃及和跋涉到迎南地的过程中,耶和华始终是和摩西在一起的,而二者的关系也正是经历了父子之间分离—
—结合——分离的过程。
(3)先知与庸众——摩西与以色列民众的关系
在与以色列民众在一起时,摩西主要是一个“孤独者”形象。在执行命令和传达法令的过程中,摩西更多发现的是与以色列民众的整体不和:
①以色列是一个悖逆的民族,上帝也曾多次提到这一点而想毁灭他们;
②摩西的孤独来自嫉妒他与上帝关系密切的排挤者。除了他的忠实助手也是他的哥哥亚伦的嫉妒,还有克拉、大坍、亚比兰的叛变。作为先知的摩西在面对平庸的族人时必然会产生孤独感,
这是从他的先知身份一开始确定时就决定了的,可以说,正是他的先知身份造成了他的孤独命运。
(4)摩西在以色列民众中也是一个“悲剧形象”
摩西的“孤独者”形象本身已经体现了他的悲剧性,摩西的死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仅仅因为没有在以色列民众要求喝水的时候尊奉耶和华,摩西就被判决不得进入他率领以色列人即将进入的迎南地,只能隔着约旦河看着那片流着奶与蜜的美地,遗憾地与世长辞。摩西为了以色列民族的新生辛劳了几十年,一个人带领几十万同胞在荒野中跋涉,在上帝和以色列人之间传递消息、树立律法,却得到了这种结局,从而使这个形象笼罩着无法磨灭的悲剧意味。
10.结合作品,论述鲁迅所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人眼中是“残酷的天才”。
【答案】鲁迅先生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拷问人类灵魂的残酷天才”,准确地指出了其文学创作的特点,并予以了积极评价。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侧重探讨人,尤其是人内心自我的复杂性,表现苦难及苦难中人的追求与犯罪,注重从信仰和灵魂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触及灵魂深处。
(1)“心理现实主义”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表现心理的真实为己任,将自己的文学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19世纪中后期的俄罗斯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尤其是随着农奴制度的废除,资本主义得以在封建习气仍然十分浓厚的俄罗斯内部大力发展,这些都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身于平民家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城市贫民的生活非常熟悉,深切地感受到社会动荡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尤其是人内心世界的痛苦、精神的异化感,决定将文学拓展到人的精神领域,揭不人的本性或人性的复杂。
(2)直面人性的阴暗面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较为关注的是人的病态思想和潜意识体验,涉及乱伦、强奸、凶杀、癫狂等伦理或心理问题,触及较少被反映的禁区或空白,直面了人性的阴暗面,反映了善与恶在人物心灵中的较量,从而在较深层次上拷问了人的灵魂。例如,在其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描写了一个祸合家庭,展示了卡拉马佐夫气质,描写了这个家庭父子身上人性本身的邪恶,以及善与恶对他们灵魂的争夺,呈现了精神的焦灼不安与人格濒临分裂的痛苦。
(3)宣扬宗教救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