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1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是李普曼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的“一种简化形态的,用以协助人们获得有关真实世界的意义。”它是指人们对社会环境中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2. 《新青年》季刊
【答案】《新青年》季刊是中共中央创办的机关刊物,于1923年6月15日在广州创刊,瞿秋白主编,出至第4期后休刊。1925年4月复刊后实际上成为不定期刊,1926年7月出版第5期后终刊。该刊以宣传马列卞义理论为基本任务,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介绍马列主义的有关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二是从理论上论证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和主张; 三是参加“科学与人生观”的讨论,发表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文章,批评唯心主义观点,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其缺点主要是宣扬了陈独秀放弃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右倾观点。
3. 申时电讯社
【答案】申时电讯社是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通讯社之一,发起于1925年,正式成立于1928年。1925年,时任《申报》总经理的张竹平联络《申报》、《时事新报》两报的部分编辑,在工作之余将两报的各方专电加以编辑,发给一些报纸采用。这种办法受到欢迎,采用者增多,于是在1928年正式成立申时电讯社。1932年,该社与110多家报社签订了供稿协议,1934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会,在北京、天津、汉口、香港等地设有分社。1937年上海沦陷时停办。
4. 《京话日报》
【答案】((京话日报》是一张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的报纸,1904年8月16日创刊于北京,创办人兼社长为彭翼仲。该报政治上倾向于保皇立宪,以中下层市民为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日的是“开民智”和“争回中国人说话的权利”。该报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大胆揭露官府积弊,勇于为下层民众鸣不平。为扩大影响,该报在京城菜馆设讲报处,街巷设阅报牌。后被清廷以莫须有罪名查封,彭翼仲被处流放新疆10年。1913年彭翼仲从新疆回京后,复刊《京话日报》,但不久又因触怒袁世凯再度被封。袁世凯死后,再度复刊,一直办到1922年。
二、简答题
第 1 页,共 4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