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611中外艺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马一角,夏半边”
【答案】“马一角、夏半边”指的是南宋四家中马远和夏圭在绘画中得构图风格。马远在构图时常取一角、半边的景致,被称做“马一角”。夏圭在构图上喜欢取半边之景,侧重一隅,意境开阔,被称为“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他们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有浓郁的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两人新的山水画风,左右了南宋150余年的画坛,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 二高一陈
【答案】“二高一陈”指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三人。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
3. 南吉北磁
【答案】南吉北磁是指宋代形成的北有磁州、南有吉州两大民窑体系。吉州窑以烧制黑瓷著称,独创了以剪纸及木叶贴花为装饰的手法。磁州窑以烧制白釉黑花瓷为主,装饰技法以画花、雕釉最为流行,器物黑白对比鲜明,富有强烈、明快的装饰效果。
4. 迁想妙得
【答案】“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5. 曹家样
【答案】“曹家样”是对曹仲达的画的称誉,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6. 石窟寺
【答案】中国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多依山崖开凿,窟前往往建造木构或仿木构窟前建筑,有些依附于寺院。由于古代地面建筑多已毁坏,只保留了洞窟遗迹,故也简称石窟。
7. 顾绣
【答案】顾绣是明代名噪一时的刺绣类型,实际上是临摹字画的画绣,精巧生动,但又结合刺绣特点,富于装饰效果。明嘉靖时,进士顾名世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顾绣脱离
生活实际,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欣赏性工艺。
8. 《收租院》
【答案】《收租院》是指中国现代大型泥塑群像。全部泥塑分为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帐、逼租、反抗7个部分。以连续性的情节,展示了收租的全过程,共塑造114个真人大小的人物。作品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体,所塑人物形象准确,身分、年龄、个性各不相同,人物神情生动逼真,是中国现代雕塑之代表性作品。
9. 窑变
【答案】“窑变”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钧窑会出现这种特殊变化,“窑变”是钧窑的特有工艺。钓瓷之所以会出现窑变现象,主要与其特定的生产制作工艺有关。这里面与钧瓷使用独有的矿物原料、不同的胎质和造型、釉料的化学组成、釉料的加工、施釉工艺和烧成工艺等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窑变现象是这些多变的工艺因素综合反映的结果。“窑变”可以使青瓷釉色上泛出海棠红、玫瑰紫之类色彩,鲜艳绚丽,打破了单色釉的局面,为后世红釉陶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宋代陶瓷中颇具特色的品种。
10.“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答案】五代、北宋花鸟画有两大画派,即南唐、西蜀的徐(熙)黄(筌)异体,对于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黄筌所画题材多表现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以及其用于装饰宫廷的特点; 徐熙自命高雅,信笔抒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草的格式而有所创造。黄荃、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十,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使他们形成不同的风格,被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二、论述题
11.试论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答案】(1)画像石
①画像石的含义
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汉画像石在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
②画像石的内容
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a.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如迎来送往、车骑出行、迎宾拜渴、庖厨宴饮、乐舞杂技等,它广泛地反映出墓主生前拥有的各种财富资产情况,从山林田池到宅第高楼等,将这些内容都总汇起来便可构成一幅完整的庄园经济图。
b. 垂教后世的历史故事。汉代先民善于思想和崇拜,人们在接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君孝亲的伦理道德束缚,在对贤君明臣、武功爵勋、贞节烈女、殉国刺客顶礼膜拜的同时,对成神为仙也充满激情,对天地山川等自然之神也尊崇有加。
c. 雄奇瑰丽的神仙世界。为了死后能够得道升仙,充满想象力的先民把龙、虎、鹿等神奇动物作为升仙的骑乘工具。这些内容的画像,表达了墓主希望死后能升仙和享受仙境生活的强烈愿望。
③画像石的成就与地位
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杰出的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2)画像砖
①画像砖的含义
画像砖即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形状分为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 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画; 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②画像砖的内容
a. 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砖。这类画像砖,内容最为丰富,颇具研究价值。
b. 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如车骑出巡图、丸剑起舞图等。画像砖的墓主多为当地的豪强显贵。 c. 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诸如以市集、杂技、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砖。
d. 表现墓主享乐生活。诸如宴饮、庭院、庖厨、乐舞、百戏等画像砖。这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汉代建筑、民俗风情等的实际情况。
e. 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诸如伏羲、女锅、日月、仙人六搏等。
③画像砖的成就与地位
画像砖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2.试以具体画家及作品阐述北宋中后期山水画的变革。
【答案】宋代山水画走向全面成熟,名家辈出。北宋前期以李成、关仝、范宽为代表的北派山水独盛。北宋中期,郭熙全面总结前人传统,从意境到技巧都有划时代的提高。北宋后期,全面开花,青山绿水有赵令穰、赵伯驹、王希孟,水墨画则有米氏父子创“米点山水”,改变了以线造型的传统。下面以郭熙、赵令穰和米氏父子为例,介绍北宋中后期山水画的变革:
(1)郭熙的“三远法”
郭熙是北宋前期卓越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成就及艺术见解在古代绘画史上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