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大学3019现代控制工程导论之自动控制原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对于超前、滞后、滞后一超前三类校正装置
(1)分别阐述其控制功能;
(2)对于PI 控制、PID 控制、PD 控制,分别属于上述三类校正装置的哪一类?为什么? (3)对于高通滤波器、中频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分别属于上述三类校正装置的哪一类?为什么?
【答案】(1)超前校正具有相角超前和幅值扩张的特点,即产生正的相角移动和正的幅值斜率。超前校正正是 通过其幅值扩张的作用,达到改善中频段斜率的目的。因此采用超前校正可以增大系统的稳定裕度和频带宽度, 提高了系统动态响应的平稳性和快速性。但是,超前校正对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作用不大,且使抗干扰的能力有 所降低。滞后校正具有幅值压缩和相角滞后的性质,即产生负的相角移动和负的幅值斜率。利用幅值压缩,有可 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但将使系统的频带过小;从另一个角度看,滞后校正通过幅值压缩,可以提高系统的稳 定精度。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综合了超前校正装置和滞后校正装置的特点,当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都达不到 要求时,可以考虑使用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2)PI 属于滞后校正装置,因为它具有相位滞后作用;PD 属于超前校正装置,因为它可以提高超前相角; PID 属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因为其在低频段具有滞后效应,在中频段具有超前效应。
2. 试述正反馈控制的优缺点。
【答案】(1)优点:可以提高放大环节的放大系数; (2)缺点:容易使系统不稳定。
3. 自动控制系统为什么要采用闭环形式?
【答案】对于一个控制系统,可能存在各种内、外扰动影响系统的输出,使被控量偏离期望值而出现偏差。闭环控制方式是按偏差进行控制的,其特点:是无论什么原因,当使被控量偏离期望值而出现偏差时,必定会产生一个相应的控制作用去减小或消除这个偏差,使被控量与期望值趋于一致。按闭环控制方式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具有抑制任何内、外扰动对被控量产生影响的能力,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二、分析计算题
4.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1所示。
图1
(1)求开环传递函数G (s );
(2)由渐近线求系统的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
(3)求单位阶跃、单位斜坡、单位抛物线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4)画出开环系统的Nyquist 图。 【答案】(1)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2)剪切频率为(3)
增益裕度
相位裕度为
(4)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如图2所示。其中,箭头方向为频率増大方向。
图2
5. 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当调整
态误差过大,为满足稳态要求,K 应为串联滞后校正。
绘制幅频特性如图所示。
时,系统刚好满足动态指标的要求。但在
试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矛盾。
时,稳
【答案】増益扩大10倍将导致对数幅频曲线上移,使截止频率増大,稳态误差过大,可采用
图
可得
增益扩大10倍对数幅频曲线上移,要保证截止频率不变,则可增加惯性环节
为保证高频段与原系统重合,増加一阶微分环节
根据校正后的幅频特性,有
解得
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因此校正环节传递函数为
6. 离散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采样周期试用W 变换法设计数字控制器。
图1
【答案】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
进行W 变换
因为要求
故令
要求稳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