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华大学东亚中心925历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北华大学东亚中心925历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北华大学东亚中心925历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13 2018年北华大学东亚中心925历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24 2018年北华大学东亚中心925历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35 2018年北华大学东亚中心925历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46
一、名词解释
1. 《论持久战》
【答案】《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讲演,它指出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此四点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为抵制“再战必亡”论,纠正“速胜论”,鼓舞群众的抗战情绪,向全国人民指明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论持久战》的发表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成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也是重要的哲学著作。
2. “问题与主义之争”
【答案】“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20世纪之初,是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一次对中国未来之路的碰撞式的争论。胡适提出要“少谈些主义,多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反对空谈“主义”,寻找“根本解决”;李大钊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阐明了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革命主张。“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新文化阵营内部,形式上是学术辩论,内容上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它并不是一场纯粹的学理之争,事关如何解决中国社会政治的根本方法,反映了二者指导思想上的分歧。
3. 乡官制度
【答案】乡官制度是指太平天国政权创立的县级以下地方基层组织制度。主要内容:①按照太平军的编制把政权控制下的人民组织起来,每军12500家,设一军帅,军帅以下依次设立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②军帅以下的各级官吏一般由当地人民推举或由上级官吏委派,成为乡官。③乡官的职责是,平时管理民政,督其民在乡事农,战则应征。乡官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4. 《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中国土地法大纲》是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的一份指导土改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又颁布了补充条例。《中国土地法大纲》肯定和发展五四指示
中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原则,并改正了其对富农的过度照顾的缺点,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摧毁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根据地。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并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 《中外纪闻》
【答案】《中外纪闻》是清末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第一份报纸。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双日刊。随着变法思想的传播,《万国公报》不久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维新变法的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中外纪闻》在北京的一部分官员和士大夫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896年停刊。
6. 1949年新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由毛泽东主持隆重开幕,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经过充分讨论,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还有其他四项决定: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平,并改名为北京;②采用公元纪年;③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国旗为五星红旗。在各章中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及政权机关、经济政策、军事制度、外交政策、文教政策的总原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政治组织形式上的一个创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
7. 文祥
【答案】文祥是晚清洋务派大臣,洋务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咸丰年间任军机大臣。I860年,英法联军攻逼北京,命署步军统领,随恭亲王奕訢留北京与英法议和。次年,被任为总理衙门大臣。任职期间,倡导洋务“新政”,成为中央政府中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咸丰帝病死后,协助奕、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1862年(同治元年),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并任内务府大臣,兼都统。1865年,署户部尚书,率神机营赴东北镇压王达、马傻子起义。1871年,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次年,为体仁阁大学士。光绪帝帝继位后,晋武英殿大学士,专任军机大臣及总理衙门大臣。曾与奕诉等奏请办理海防六事,即“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又支持左宗棠进军新疆,加强塞防。1876年病死,谥“文忠”。
8. 东学党起义
【答案】东学党起义是1894年朝鲜农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起义,也称甲午农民战争。
1894年2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统治者急忙请求清政府出兵协助镇压。清政府于6月5日派直隶总督叶志超率陆军1500人赴朝鲜,进驻汉城南的牙山。日本随即借口保护使馆、侨民,派兵分踞汉城一带要地,之后又陆续增兵。东学党起义平息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
9.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答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是中法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李福协定》。由李鸿章与法军代表福禄诺于1884年5月11日在天津签订。主要内容有:中国承认法国与越南签订的条约和对越南的保护权;中国驻越清军调回境内(未明确规定撤军期限);法国不索赔款,中国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法国与越南修约时,不出现有损中国体面的字样;三个月后,双方派遣全权大臣,制定详细办法。该条约的签订,表明了中国对法国侵略的屈服。
10.江南大营
【答案】江南大营是指清政府在天京城外建立的军营。1853年3月,钦差大臣向荣尾追太平军至天京城外,4月移扎孝陵卫,始建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呼应。此后三年中,该大营清军多
1856年6月被秦日纲、次堵截太平军东进,进攻天京和太平天国其他城市,给太平军以很大威胁。
石达开等一举攻破,向荣败逃丹阳,旋死。1858年1月,江南提督和春在孝陵卫重建江南大营。1860年5月,太平军再次击溃江南大营清政府遂撤销江南大营。
二、论述题
11.简要论述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案】(1)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红色政权区域虽然处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但它的长期存在并日益发展是可能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各派军阀间的连续不断的战争。这种白色政权间的分裂和战争,使反动统治出现缝隙,给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坚持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还有四个条件:a.1926年和1927年革命影响的遗留;b. 全国革命形势的必然发展;c.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d.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②红军和红色区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③共产党必须确立“工农武装割据”的总体观念,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把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随着革命实践经验的丰富,毛泽东又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推向前进。到苏维埃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初期,他进一步完整地论述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先占农村、后占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问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