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613风景园林基础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张涟(南垣)
【答案】“张涟”(1587~1673),松江华亭人,字(或号)南垣,擅长叠山。是中国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少时学画,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活动于大江南北50余年,所造园林甚多,最著名的有松江李逢申横云山庄,嘉兴吴昌时竹亭湖墅、朱茂时鹤洲草堂,金坛虞大复的豫园、无锡现存的惠山东麓寄畅园等。张涟对中国造园叠山艺术的重大贡献是改变了那种矫揉造作的叠山风格,对后世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涟除造园叠山外,还善制盆景,其盆景作品与叠石被时人推崇为“二绝”。
2. 陈从周
【答案】“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浙江杭州人,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
3. 西汉上林苑
【答案】“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在秦朝上林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其特点为:它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苑内建筑就己知数量而言,分布及其疏朗,形成了集锦式布局; 它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一休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望天、生产、军训等。
4. 错断山口
【答案】“错断山口”是指平地的掇山,为了使意境深幽,达到山谷隐隐现现,谷内宛转曲折,有峰回路转的效果,必须理山谷。园林上有所谓错断山口的创作。错断和正断恰恰相反。正断的意思是指山谷直伸,可一眼望穿,错断山口是指在平面上曲折宛转,在立面上高低参差左右错落,路转景回那样引人入胜的立局。
5. 大内御苑
【答案】“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离皇居很近,便于皇帝口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6. 牌坊
【答案】“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牌坊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二、简答题
7. 简要说明园林置石中散置的布置要点。
【答案】园林中,所谓的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置石一般体量小而分散,园林中容易实现,对单块山石的要求较高,通常以配景出现,或作局部的主景,是特殊性的独立景观。园林中置石的方法很多,如特置、对置、散置、群置等,散置即所谓的“攒三聚五,散漫理之,有常理而无定势”的作法。常用奇数二、五、七、九、十一、十三来散置,最基本的单兀是由三块山石构成的,每一组都有一个“三”在内。散置对石材的要求相对较低,但要组合得好。常用于园门两侧、廊间、粉墙前、竹林中、山坡上、小岛上、草坪和花园边缘或其中、路侧、阶边、建筑物角隅、树下、池中或与其他景物结合造景。其布置特点在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起伏、顾盼呼应、一脉既毕、余脉又起、层次丰富、比例合宜、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小中见大。此外,散置布置时要注意石组的平面形式与立面变化。在处理两块或三块石头的平面组合时,应注意石组连线总不能平行或垂直于视线方一向,二块以上的石组排列不能呈等腰、等边三角形和直线排列。立面组合要力求石块组合多样化,不要把石块放置在同一高度,组合成同形态或并排堆放,要赋子石块自然特性的自由。
8. 《园冶》中,关于水榭的描述:“榭也,籍也……”翻译这段话,并说明成书作者,朝代。举例说明水榭的选址,体型,方向。
【答案】《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榭也,籍也。籍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意思就是:榭这种建筑是凭籍着周围景色而构成的,它的结构依照自然环境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形式。在园林建筑中,榭是园林景色中的“点缀”品,是从属于自然空间环境的,虽不作为园林中的主体建筑物,但对丰富园林景观和游览内容起着突出的作用,在建筑性格上,以轻快、自然为基调,与周围环境和谐地配合。榭的功能多以观景为主,也可满足社交休憩的需要。榭属于临水建筑,在选址、平面和体型设计上,要特别注重与水面和池岸的配合关系。一般在不同地域的园林中,由于外界环境不同,其形式也不相同。
(1)江南园林中的水榭:由于私家园林面积较小,所以榭的尺度也不大,形体多取水平线条,建筑物一半或全部跨入水中,下部以石梁柱结构支承或用湖石砌筑,并让水深入底部。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网师园的“濯缨水阁”、藕园的“山水间”等。
(2)北方园林中的水榭:具有北方宫廷建筑特有的色彩,建筑浑厚、持重,建筑尺度较大,造型多样。如北京颐和园的“洗秋”、“绿饮”两个水榭。
(3)岭南园林中的水榭:由于气候炎热,水面较多,因此创造了一些以水景为主的“水庭”形式,多位于水旁或完全跨如水中。
9. 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答案】艮岳是汉族古典园林建筑之一,属于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汁京后被拆毁。它的规模并不算太大,但在造园艺术方面的成就却远迈前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艮岳造园艺术的成就,从总体到局部,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其西的万松岭为侧岭,其东南的芙蓉城则是延绵的余脉。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这是一个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所谓“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
(2)置石:出现特置石。石峰,尤其是太湖石峰的特置手法,在宋代园苑里面已普遍运用,这种情况多见于宋画中。《历代宅京记》记大内后苑的前殿仁智殿的庭院中列二巨石,“高二丈,广半之”,东边的赐名“昭庆神运万岁峰”,西边的赐名“独秀太平岩”,皆由宋徽宗御书刻石填金字。而艮岳则无论石的特置或者叠石为山,其规模均为当时之最大者而且反映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3)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浴、溪、涧、瀑、潭等的缩影。系与山系配合而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这种态势是大自然界山水成景的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也符合于堪舆学说的上好风水条件。后世画论所谓“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画理,在艮岳的山水关系的处理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反映。
(4)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力一式。园内植物己知的共数}一个品种,包括乔木、灌木、果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药用植物、草本花卉、木本花卉以及农作物等,其中不少是从南方的江、浙、荆、楚、湘、粤引种驯化的。
(5)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的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艮岳称得起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的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
10.分析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特征。
【答案】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园林规模皇家园林的规模都很大,园内设有许多离宫及其他各种设施,因此它的性质小单是一个游息的场所,而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综合体。其广阔的面积、恢宏的建设、金碧辉煌的装饰彰显出帝王气派与皇家气象。
(2)指导思想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