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各高校新闻学、传播学考研《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2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便士报”
【答案】“便士报”即廉价报刊,是指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该报售价为一便士(美分),因而被称为“便士报”。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便士报”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便士报”的特点是:①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②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③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又称大众化报纸,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④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 ⑤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⑥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
2. 非线性编辑
【答案】非线性编辑是一种电视编辑方式,是指利用计算机、视音处理卡、视音频编辑软件所构成的系统对电视节目进行后期编辑和处理的过程。非线性编辑以硬盘为记录载体,在编辑过程中可以不对节目素材进行随机存取,不需按时间顺序记录或重放编辑,可随意完成AB 卷或多通道特技、动画制作、字幕叠加、配音、配乐等功能。与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相比,非线性编辑可将设备及其所占空间减至最少,从而改变了过去庞大、复杂的连接方式,系统高度集成化,既降低了设备投资,又减少了由于设备之间连接造成的图像信号衰减和系统故障,并且具有图像信号损失小、系统运行费用低、可资源共享等优点。
3. 社交网络
【答案】社交网络又称关系网络,是指社会行动者及其间关系的集合,换言之,一个社会网络是多个节点(社会行动者)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关系)组成的集合。通俗地讲,个体的社会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与他有各种交往、互动关系的其他个体和他自身构成的一个集合。社会网络影响人们在互联网上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社会交往的质量,微博发生作用的机制,即嵌套性,是基于节点(个人)的社会网络的链接。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