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学题库>中国经济史题库

问题:

[单选] 下面是《大公报》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A . 19世纪中期
B . 20世纪初期
C . 20世纪中期
D . 20世纪后期

《春江花月夜》用的是哪种曲式结构?() 单三部曲式。 自由变奏曲式。 回旋曲式。 循环曲式。 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 使农民失去土地。 增加了农民负担。 只照顾了国家利益。 兼顾国家与农民利益。 “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 治国者。 屠户。 尸祝。 厨师。 《诗经》中“颂”分为()。 A.周颂。 B.鲁颂。 C.商颂。 D.秦颂。 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②封建制度的结束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①②。 ③④。 ①④。 ②③。 下面是《大公报》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