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你认为传播还可以采取什么别的模式?
【答案】对于传播的模式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总的说来,早期的看法比较简单,对于干扰因素、反馈以及社会环境等考虑较少,而后期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于传播模式不断作出修正,更准确地反映传播的真实情况。
(1)早期影响最大的传播模式是Harold Lasswell提出的。他的模式通常被称作5W 模式,即:Who (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s (得到什么效果)。这个模式的特点在于它的简明扼要,把传播的过程清清楚楚的表现出来,对于传播学需要研究的几个主要环节都明确地指出,据此人们可以进行传者研究、内容研究、媒介分析、受者研究以及效果研究等。
(2)1949年,Claude Shannon和Warren Weaver共同提出了另一个线性模式,他们的模式把媒介作了分解,同时增加了另一个要素:信号以及干扰因素:噪音。这一模式对于传播的过程虽然比5W 模式有了更细致的分析, 考虑也更周到,但是它并未根本解决线性模式的缺陷。
(3)在50年代,Charles Osgood和Wilbur Schramm提出循环式的模式,把反馈这一重要概念加入到传播过程中。
之后,社会学家Jack Lyle 和M•Lyle把传播过程看作是社会过程之一,把传播置于总的社会环境中考察,从而涵盖了传播的外部结构。
2. 文化具有哪些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答案】(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人类和动物区别的主要标志,它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 ②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③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
④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⑤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2)意义
认识文化所具备的这些特性,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文化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并以此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工作。
一、简答题
1. 在非语言交际方面我国各地区的差别是否很大?请举例说明。
【答案】在非语言交际方面我国各地区的差别是很大的。在我国,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手势也会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2. 在汉语中“交际”与“传播”的词义有何异同?
【答案】(1)同:“交际”与“传播”这两个词来源于同一个英语词汇communication 。因此,无论是用“交际”或是用“传播”,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个概念。
(2)异:之所以在汉语中使用了不同的词汇,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一词,而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一词。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在我国文化中如此重视谦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在这方面有无变化?
【答案】古代讲“礼”,实际上是维护统治秩序,在言行举止方而讲求礼制,在交往中也是将自己置身于等级差别中。礼的核心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这与较强的群体观念有关,之所以谦虚,是为了不显露自己,为了和大家搞好关系。改革开放后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因素是:经济地位;女子地位;国际影响。
2. 了解传播模式对于人们分析跨文化交际有什么帮助?
【答案】研究传播模式对于人们深入了解跨文化交际有重大的意义。
(1)从传播的过程人们可以看出编码和译码是两个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即使在具有相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也可能出现编码与译码不一致的情况。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自然更可能出现误解。比如美国人表示友好这一讯息时可以说:“We must get to get her soon.”并没有邀请对方吃饭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编码时使用的符号并没有邀请的含义。但是,一个不了解美国文化的中国人在译码时却常常会得出邀请的讯息。
(2)Lyle 的传播模式的特点是把传播放在社会环境中考察
无论是传者或是受者都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同时,所有的传播都不能脱离大的社会环境。这对于人们了解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有很大的启发。人们观察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不能孤立地看,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者的周围的群体以及整个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