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5汉语言文字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5汉语言文字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5汉语言文字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6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5汉语言文字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11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5汉语言文字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16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25汉语言文字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21

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答案】且:而且,连词。

2. 友直,友谅,友多闻。

【答案】诚信,诚实。

3. 願無伐善,無施勞。

【答案】伐:夸耀。

4.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答案】(1)体:肢。

(2)勤:劳。

(3)五谷:稻、黍、稷、麦、菽。

5. 晉不可放,寇不可翫。 .

【答案】翫:习惯而不留心,等于说放松警惕。

二、名词解释

6. 尔雅

【答案】《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它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话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7. 《说文解字》

【答案】《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解说,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的阐述了“六书”理论,并首次提出540部首,将9353个字归入这些部首,为后世的部首检字法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便利。

同时,《说文解字》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一一文献语言学,也是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话之字,大体不出《说文》所涉及的范围。《说文解字》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糟文,是国人认识更古文字一一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 同时它的训解更是国人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因此《说文解字》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8. 三平调

【答案】三平调是指诗句中句尾连用三个平声字的现象,又称“连三平”、“三平式”或“三平脚”。三平调是古诗的典型,尤其是在平韵诗里,三平调最多。近体诗平仄协和要求严格,三平调在近体诗中是写格律诗的大忌,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但在古体诗中,三平调却频频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例如杜甫的《岁晏行》中的诗句:“莫徭射雁鸣桑弓、汝休枉杀南飞鸿、割慈忍爱还租庸、好恶不合长相蒙、此曲哀怨何时终”,最末三个字都是平声字,这就是三平调。

9. 读若

【答案】读若是古书注解中用于注音的术语,与“读如”相同。如《说文》:“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有时候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10.本义

【答案】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一个词往往不只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是引申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而来。如“年”字,它本来是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有的时候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

11.意动用法

【答案】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和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殊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是指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形容词用如意动时,它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如“美其服”,就是认为他的衣服美。名词用如意动,则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

三、分析题

12.请说明带下划线的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或作用。

(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漢書•稣武傳》)

(2)項王曰:“赐之彘肩。”則舆之一生彘肩。(史記•項羽本紀)

(3)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左傅·僖公四年》)

(4)王曰:“善哉! 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5)子豈識之? 然子病矣。(《左傳·成公二年》)

(6)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粼國也。(《孟子·梁惠王上》)

(7)曹操之眾遠来疲乏……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资治通鑒·漢紀五十七》)

【答案】(1)以:时间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在……的时候”。

(2)则:于是。连词,表顺承。

(3)以: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把”。

(4)然:虽然:虽然这样。转折连词。

(5)然:然:然而,但是。转折连词。

(6)於:于,介词。略等于现代的“比”,一般用于描写句。

(7)之: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13.说明下列各字的造字方法。

(1)斧

(2)属

(3)片

(4)末

(5)衣

(6)陟

(7)涙

(8)兼

(9)轮

(10)目

【答案】(1)斧:形声,从斤父声。

(2)属:形声,从尾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