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710电影史[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红高粱》的摄影是_____。

【答案】顾长卫

2. “长城”公司的主要创作人员侯耀便主张以电影艺术“表现人生”、“批评人生”、“调和人生”、“美化人生”,影片有《_____》《_____》等。

【答案】弃妇;一串珍珠

3. _____是中国电影真正进入新时期的一年,是真正的转折之年和创新之年。其中,北影出品的_____、上影出品的_____、西安电影厂出品的_____等三部影片,是这一年电影艺术探索中思想最为开放、形式最为新颖、成就最为突出的代表。

【答案】1979年;《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

4. _____于1913年拍摄的家庭短剧_____,被认为是最早的中国故事片。

【答案】郑正秋;《难夫难妻》

5.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进入第一个发展时期,在这段时期中,比较有作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影片公司。(请说出其中三个公司名字)

【答案】“明星”;“长城”;“神州”;“民新”;“大中华百合”;“天一”

6. 电影《长离别》属于______电影。

【答案】左岸派

7. 影片的创作原则是以_____为基础的。

【答案】戏剧化冲突原则

8. _____(1888年~1935年)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_____”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辛亥革命后,他参加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_____》的创作,担任编剧并与张石川联合导演。郑正秋坚持主张以_____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答案】郑正秋;药风;难夫难妻;艺术形式

二、名词解释

9. 孤岛电影

【答案】孤岛电影是日军侵华背景下,这一特殊时期、特殊地区出品的电影。由于电影界在租界相对独立,电影制作受到其他力量的控制较少,电影公司老板可以相对自由地控制资本,因此,这一时期商业片发展繁荣,歌唱片一、古装片等商业类型片在“孤岛”时期达到发展的新高潮。代表作品有:1932年2月由欧阳予倩编剧、上万苍导演的《木兰从军》; 于伶的《花溅泪》、柯灵的《乱世风光》等,在揭露现实的同时,也反映出抗日救亡的时代心声。

10.《红高梁》

【答案】张艺谋第一部执导的影片,是创新意识真正得到体现的佳作。最为重要的是这部片子强烈的理想精神,和对人性的张扬达到最为酣畅淋漓的程度,影象锻造的世界为千白年来压抑隐忍人性打开了鲜活快意的天地,这与传统第五代影片的凝重深沉形成巨大对比。张艺谋第一部正式导演之作,就以开合纵横的大气创造了视觉的欢宴。

11.《小花》

【答案】北京电影制片厂1979年出品,张铮导演,唐国强、陈冲、刘晓庆主演。改编自前涉(作家钱福民,笔名前涉)的小说《桐柏英雄》。影片的年代背景是1947年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历史转折时刻,该片区别于以前常规的军事片,采用“意识流”的方式,着力表现兄妹情义,把人物命运而不是战略思想作为影片的主要内容。剧本原名《觅》,拍摄完成后,根据电影评论家钟惦荣的建议改名为《小花》,“希望它是报晓中国电影春天的一朵‘小花’。”以《小花》《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为标志的创新浪潮从根本上改变了新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影片中由王酩作曲、李谷一演唱的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广为传唱。

12.黄建新

【答案】黄建新是第五代电影人中出色代表之一,是艺术埋想阐释和关注社会现实结合较好的典型,他对新时期都市电影的探索表现,是具有独特特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建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电影现实与电影理想相互关系的一种表征,即从对传统无所畏惧的反叛与创新开始,表现出努力实现个性理想的独特果决倾向,进而融合传统。他80年代就以《黑炮事件》的艺术探索突兀而出。90年代以后表现都市生活的《站直哆,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

《埋伏》《说出你的秘密》《求求你,表扬我》等获得很高声誉。

13.《姊妹花》

【答案】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出品。郑正秋编导的家庭伦理情节剧巅峰之作,改编自郑正秋编导的舞台剧《贵人与犯人》。影片以孪生姊妹大宝、二宝的不同命运和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状况。著名影星胡蝶在片中一人饰演姐妹两个角色。《姊妹花》故事情节中伦理内容与社会内容相结合,契合观众对贫富悬殊的黑暗社会的不满情绪,引发观众共鸣,创造了当时国产电影连映60多天的最高纪录,并成为郑正秋和胡蝶各自的于七表作。

14.《城南旧事》

【答案】《城南旧事》为198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也是80年代散文式结构风格最为突出的代表作。影片以主人公小英子的眼光感受世界,结构了三个故事(“疯女人”秀贞的故事,偷儿的故事,宋妈的故事)。三个故事本身情节互不关连,而情感依依相接,同情与期待的落空,别离的惆怅、眷恋与善良美好期望的逝去相联系。“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见”是主构思,由此串结只个旧北京城南旧事,通过小英了的眼光看那此生活流程的片断,“离别”情感醒目而动人。

15.《武训传》

【答案】《武训传》是著名导演孙瑜于1944年创作的歌颂传奇人物武训“行乞兴学”义举的电影。1950年,《武训传》上映后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被评为当年10部最佳影片之一。然而1951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武训历史调查记》的文章,认为影片宣扬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训传》开始遭受全国性批判。此后该片在批斗会上被多次当反面教材放映,引发了我国当代文艺史上的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文艺思想论争。2012年《武训传》沉寂60年之后公映。

16.国防电影

【答案】中国左翼文艺运动领导人提出“国防文学”口号不久,于1936年2月提出的电影创作口号,主张电影工作者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必须以电影为武器,更好地为抗敌斗争服务。国防电影口号的提出及围绕这一口号的讨论,对电影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代表作品有《生死同心》《夜奔》《马路天使》等。

三、简答题

17.“恢复时期”电影创作情况如何?

【答案】1977年和1978年共生产故事片50多部,大致可分为:

(1)揭批“四人帮”罪行,反映人民群众与“四人帮”斗争的影片。有《十月的风云》,第一部正面反映与10多部。

(2)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大河奔流》等10多部。

(3)惊险样式影片有《黑三角》《猎字99号》等7部。